轻罗熨帖展溪湄,溅沫飞涛顷刻移。
莲子焦时红蓼紫,采菱船小不禁吹。
轻罗熨帖展溪湄,溅沫飞涛顷刻移。
莲子焦时红蓼紫,采菱船小不禁吹。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从苕溪归来所见的生动画面。首句“轻罗熨帖展溪湄”,以轻柔的罗纱比喻水面的平静,展现出溪边的宁静与和谐,仿佛是轻罗在溪边缓缓展开,营造出一种温柔而静谧的氛围。
接着,“溅沫飞涛顷刻移”一句,笔锋一转,描绘了水流的动态美。水面上的波浪如同飞溅的泡沫,瞬间移动,既展现了水的活力,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变化的无常。
“莲子焦时红蓼紫”这一句,通过莲子成熟后的景象,巧妙地引入了色彩的变化。焦黄的莲子与紫色的红蓼相互映衬,不仅丰富了画面的色彩层次,也暗示了季节的更迭和自然界的生机勃勃。
最后,“采菱船小不禁吹”则以小船在微风中摇曳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界的细微之美。小船虽小,却难以抵抗微风的吹拂,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也寓意着自然界力量的微妙与不可忽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同时也传达了对生活细节的热爱与珍惜。
世传寿可三松倒,此语难为常人道。
人能百岁自古稀,松得千年未为老。
我移两松苦不早,岂望见渠身合抱。
但怜众木总漂摇,颜色青青终自保。
兔丝茯苓会当有,邂逅食之能寿考。
不知篝火定何人,且看森垂覆荒草。
君诗爱我亦古意,秀眉昔比南山栲。
复谓留侯不及我,人或笑君无白皂。
求仙辟谷彼诚误,未见赤松饥已槁。
岂如强饭适志游,封殖苍官荫华皓。
赤松复自无特操,上下随烟何慅慅。
苍官受命与舜同,真可从之忘发缟。
诗虽祝我以再黑,积雪已多安可扫。
试问苍官值岁寒,戴白孰与苍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