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仙棹且徐开,岐路离筵未忍回。
乘月遥从石梁度,看霞几过海门来。
郡中共识宣城藻,阙下谁怜贾傅才。
吴越相望一水隔,思心日夜向天台。
使君仙棹且徐开,岐路离筵未忍回。
乘月遥从石梁度,看霞几过海门来。
郡中共识宣城藻,阙下谁怜贾傅才。
吴越相望一水隔,思心日夜向天台。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皇甫汸为友人王维桢即将调任台州所作的送别之作。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首联“使君仙棹且徐开,岐路离筵未忍回”,以“仙棹”比喻友人的官职,既显其风雅又寓其仕途之高远,同时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岐路离筵”点明了送别的场景,而“未忍回”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依依惜别之情。
颔联“乘月遥从石梁度,看霞几过海门来”,描绘了一幅月夜乘舟过桥,晨霞映照海面的壮丽景象。这一联不仅展现了自然美景的壮阔,也暗喻了友人未来仕途的光明与希望,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前程似锦的美好祝愿。
颈联“郡中共识宣城藻,阙下谁怜贾傅才”,通过对比,赞美了友人的才华横溢,不仅在地方上得到了认可,更是在朝廷中有着不凡的才能。这不仅是对友人个人才能的肯定,也是对友人未来在官场中大展宏图的期许。
尾联“吴越相望一水隔,思心日夜向天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虽然友人与自己相隔吴越之地,但思念之情却如同日夜不息的流水,始终向着天台(这里可能象征着友人的新任职地台州)流淌。这句诗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也蕴含了对友人新职位的祝福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寄托了对友人未来事业发展的美好祝愿,是一首充满深情的送别佳作。
去年南浦南,珠江北,送子惨澹无颜色。
九江冥冥庐山远,岭树迢遥望不极。
两年不见定何如,赖尔鸿书报消息。
新诗往往堪解颐,无乃偏得江山力。
我有閒吟数百篇,非子之好谁记忆。
自从一病掩柴扉,镇日沈吟卧枕席。
向来促膝谈诗伴,经月何曾通一刺。
偶然思子但寄诗,从今亦懒拈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