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乙未渡淮点军登寿春南楼》
《乙未渡淮点军登寿春南楼》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曾向春秋识此州,西风吹袂过淮头。

人还故老衣冠喜,我为中原草木愁。

屹若长城今重镇,弃如敝屣昔轻谋。

功名不是吾曹事,且对空山徙倚楼。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wèihuáidiǎnjūndēng寿shòuchūnnánlóu
sòng / céngbǎi

céngxiàngchūnqiūshízhōu西fēngchuīmèiguòhuáitóu

rénháilǎoguānwèizhōngyuáncǎochóu

ruòchángchéngjīnzhòngzhènqīngmóu

gōngmíngshìcáoshìqiěduìkōngshānlóu

翻译
我曾在春秋时期就了解过这个州,西风拂过衣袖经过淮水之滨。
人们衣着整齐,满心欢喜地迎接旧日归来的人们,而我却为中原的草木担忧。
如今这里像长城一样坚固,是重要的军事重镇,过去却被轻易放弃。
追求功名并非我们这类人的事,让我们暂且对着空旷的山峦,倚楼沉思。
注释
曾:从前。
春秋:历史时期。
识:了解。
西风:秋风。
淮头:淮河岸边。
故老:老朋友。
衣冠:穿戴整齐。
中原:中国中部地区。
草木愁:为草木忧虑。
屹若:如同屹立。
长城:比喻坚固的防御。
重镇:重要据点。
弃如敝屣:像丢弃破鞋一样被抛弃。
轻谋:轻率的决策。
吾曹:我们这些人。
徙倚:徘徊。
楼:高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交织。"曾向春秋识此州"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个地方有着久远的了解和记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在这里上演,而今我重游其地,心中充满了对过往的思索。

"西风吹袂过淮头"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身着长袍,在西风的吹拂下,行走于淮河之畔,这里的“袂”指的是古代士人的长袖,也隐喻了诗人飘逸的文采和超然的胸襟。淮河不仅是地理上的分界,更是文化和历史的象征。

"人还故老衣冠喜,我为中原草木愁"表达了诗人的独特感受。其他人可能对昔日故土的变迁感到欣慰,而诗人则对那曾经繁华如今已成过往的中原大地感到忧虑。这里的“衣冠”指的是士族或官宦之家,表面上的喜悦与内心深处的忧愁形成鲜明对比。

"屹若长城今重镇,弃如敝屣昔轻谋"中,“屹若”形容山势险峻,“长城”象征着坚固和防御,而“今重镇”则暗示了当下对于安全的关注和加强。与之相对的是“弃如敝屣”,比喻那些过去轻率的计谋如同破旧的鞋子般被丢弃,显示出诗人对于历史发展的深刻洞察。

"功名不是吾曹事,且对空山徙倚楼"则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功名利禄的心态。这里的“吾曹”指的是自己的家族或族群,而“徙倚楼”则是对高远之处的向往和追求。诗人在空山中徘徊,寻找心灵的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个人情感的抒发以及对未来状态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深邃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世界。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地理位置变迁的观察,更是对于历史、文化和个人定位的一种深刻探讨。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悯盆松

物生天地间,细大各有容。

伟哉霄汉姿,厄此盆盎中。

嗟吁尔橐驼,局促吾苍龙。

驼兮顾我笑,可悯岂独松。

(0)

春兴·其三

茜草叶交萱草叶,桃花枝映李花枝。

馊风馂雨休相恼,放我水边林下嬉。

(0)

五夜

五夜风吹露,林间鸟唤群。

钟声和月落,惊起四山云。

(0)

送周密学真定安抚使

玉帐前茅举,铜鱼左契分。

平生公望著,期月政声闻。

陌上壶浆溢,潭边花气曛。

遥知待新将,民物两欣欣。

(0)

衢州杂兴二首·其一

玉研朱兮不可寻,暖风催绿麦成阴。

越山行尽见平野,江上水流无逝音。

地跨京师都邑壮,俗兼吴楚智谋深。

诏书宽大邦人诵,知有贤侯绥辔临。

(0)

浪淘沙

临去转秋波。蹙损眉蛾。屏风六曲软烟罗。

便是回头人已远,好在情多。夜半复经过。

意态阿那。笑看白发醉颜酡。

说与梅花同不睡,睡又如何?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