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舍之心成巧伪,夜枕髑髅浑说寐。
与他南面乐非轻,不知自己无心地。
取舍之心成巧伪,夜枕髑髅浑说寐。
与他南面乐非轻,不知自己无心地。
这首诗《證道歌(其一二六)》由宋代僧人释印肃所作,通过独特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人性中的贪欲、虚伪以及对权力的追求与内心的空无之间的矛盾。
首句“取舍之心成巧伪”,揭示了人们在面对选择时,往往陷入精心设计的虚伪行为中,表现了人性中复杂的情感和行为模式。接着,“夜枕髑髅浑说寐”一句,以夜晚枕着骷髅却谈论睡眠的荒谬情景,形象地讽刺了人们在追求物质和权力的同时,忽视了生命的本质和内心的空虚。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中人们盲目追求表面繁荣而忽视内在精神世界的批判。
“与他南面乐非轻”则进一步阐述了权力的诱惑。这里的“南面”通常指坐北朝南的位置,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诗人指出,尽管获得权力能带来表面上的快乐,但这并非轻易可得,暗含了权力获取过程中的艰辛与代价。
最后,“不知自己无心地”点明了主题,强调了人们往往迷失在外界的追求中,忘记了自我内心的真实需求和价值。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深层矛盾——在追求外在成功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人生、权力、欲望与内心世界之间关系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
钓鱼山前龙上天,武昌城外走蜀船。
老奸欺国驰露布,使者坐囚吞雪毡。
溃兵一夜甲填水,血污木棉花下鬼。
岂知老仙方卧游,鹤背天风扶梦起。
颓云抉月光西流,玉箫声断江声愁。
露华泣尽琼树死,广陵春色寒于秋。
百年遗赋人争重,劲墨遒毫精爽动。
节旄零落喜生还,回首江南已如梦。
花神换根春更芳,想像月色扃馀香。
楚招无人青鸟去,公不少留涕泗滂。
忠门郡城东,陈氏培世德。
一老发已苍,诸郎眉总白。
屋南规义塾,去家才咫尺。
教养酬初心,经营阐嘉绩。
蔡君忠惠孙,于焉正师席。
吟诗思不凡,讲学亦已力。
野叟闻弦歌,里人慕矜式。
浇风自此袪,古道今可即。
余生遭时艰,来作忠门客。
因缘此相值,一见如旧识。
松阴六月寒,海水一天碧。
谈交臭味同,避俗烟埃隔。
追随岂不好,聚散或难必。
共惟忠惠公,文章在简册。
勖君良匪他,愿言绍先泽。
皇有中夏,戡定南土。猛将如云,奋厥才武。
于时梁侯,旅力方刚。被甲执殳,从征遐荒。
岭峤海壖,蝮虺瘴雾。出入廿年,王事劳苦。
嗟尔师旅,以杀为嬉。梁侯姁姁,抚宁遗黎。
天相其德,受福不那。黄发归休,子孙孔多。
伯也总戎,于江于汉。仲也在廷,执法侃侃。
皇锡封命,宠予褒嘉。酒醴维醹,往告于家。
周有方叔,汉有充国。征罔不服,谋罔不克。
维今南疆,猺人猖狂。思得虎臣,往斧其肮。
盍即老成,爰咨爰度。我武惟皇,九宇式廓。
上界仙官紫宸客,朱颜雪额双瞳碧。
超然心与造化游,回头风雨人间窄。
金函玉印来帝傍,赞书屡下紫泥香。
珠裳宝璐映星月,苍精含景生寒芒。
年光老我红尘里,遥睇蓬莱隔弱水。
金丹何日乞刀圭,聊跨白鸿三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