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路晴犹滑,山亭晚更深。
竹枯湘泪尽,花发楚魂香。
并坐夜深皆不语,一灯分映两閒身。
春路晴犹滑,山亭晚更深。
竹枯湘泪尽,花发楚魂香。
并坐夜深皆不语,一灯分映两閒身。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傍晚山间的情景,充满了静谧与深邃的意境。首句“春路晴犹滑”,点明了春日阳光下山路的湿润与滑腻,暗示着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接着,“山亭晚更深”则将视线引向了山中的亭台,描绘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竹枯湘泪尽,花发楚魂香”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竹子枯萎,仿佛是湘妃的眼泪已尽,暗含着哀伤与凄美;而花朵盛开,散发出楚地魂魄的香气,则展现了生命的蓬勃与芬芳。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美好的感慨。
后两句“并坐夜深皆不语,一灯分映两閒身”,描绘了一幅深夜中两人相对无言的画面,一盏孤灯映照着他们的身影。这种寂静无声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同时也暗示了人物之间可能存在的某种情感交流或心灵共鸣,尽管表面上他们并未言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物情感的微妙捕捉,展现了一种深邃而富有哲思的意境,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对于生命、自然与人情的深刻感悟。
兀兀无欢意,闲游未拟回。
屐声惊雉起,风信报梅开。
山雪堆僧衲,溪流动蛰雷。
平生一桐帽,自惜犯尘埃。
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终圆。
更能何事销芳念,亦有浓华委逝川。
一曲艳歌留婉转,九原春草妒婵娟。
王孙莫学多情客,自古多情损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