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馀十八载,乃忽见此诗。
乾坤发危涕,未论言语奇。
古音乃泗磬,丽色藻鲛丝。
想见堵墙人,倾倒落笔时。
奈何清平调,变入寒笳吹。
苍茫同谷意,天遣放厥词。
墓槚忽可材,所患访何迟。
空馀两家子,把卷惊合离。
九原不可起,可起更可悲。
祝君藏名山,小作千岁期。
兵馀十八载,乃忽见此诗。
乾坤发危涕,未论言语奇。
古音乃泗磬,丽色藻鲛丝。
想见堵墙人,倾倒落笔时。
奈何清平调,变入寒笳吹。
苍茫同谷意,天遣放厥词。
墓槚忽可材,所患访何迟。
空馀两家子,把卷惊合离。
九原不可起,可起更可悲。
祝君藏名山,小作千岁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罗公升对邹安斋诗卷的题跋。诗中表达了对邹安斋诗歌艺术的极高评价,称其作品如古音泗磬般深沉,色彩如藻鲛丝般华丽,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感受力。诗人感慨于战乱后的和平时期,邹安斋的诗歌风格从清平调转为凄凉的寒笳声,流露出同谷诗人的苍茫心境,仿佛是上天赋予他以言志的使命。
诗人惋惜诗卷未能早被发现,如果能早些被人赏识,或许能避免埋没。他还提到,尽管邹安斋已逝,但他的才华犹在,希望他的作品能在后世流传,被妥善收藏,期望能流传千载。
整首诗充满了对邹安斋诗歌艺术的敬仰和对其身后命运的关怀,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艺术鉴赏力和对文人士大夫命运的深深感慨。
百川各分流,至海皆同源。
傥于中道画,潢污无本根。
子今始滥觞,如河发昆崙。
勿作涧溪止,当规溟海尊。
谁谓水至弱,盖有刚者存。
批岩仍抉石,万里争东奔。
朝来示我书,此意固已原。
可鄙枨也欲,奚为丘之门。
愿子更践履,岂云但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