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剪韭荐时羞,细雨江梅破晚愁。
眼底日辰刚数七,梦中春色又从头。
谁修故事裁金胜,恰有残寒送土牛。
珍重道衡今不作,花前诗思总悠悠。
东风剪韭荐时羞,细雨江梅破晚愁。
眼底日辰刚数七,梦中春色又从头。
谁修故事裁金胜,恰有残寒送土牛。
珍重道衡今不作,花前诗思总悠悠。
这首诗描绘了人日立春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首句“东风剪韭荐时羞”,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春风吹过,万物复苏的情景,仿佛东风在剪切着嫩绿的韭菜,象征着生机勃勃的春天已经到来。接着,“细雨江梅破晚愁”一句,通过细雨滋润江边的梅花,消解了傍晚的忧愁,展现了春雨润物、万物更新的美好画面。
“眼底日辰刚数七,梦中春色又从头”,这两句表达了时间的流转与对春日的期待。诗人观察到今日是人日,即农历正月初七,感叹时光匆匆,同时在梦中预想春色将至,充满了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憧憬。
“谁修故事裁金胜,恰有残寒送土牛”,这里提到了人日的传统习俗——制作金胜(一种用金箔或纸制成的装饰品),以及立春时节的土牛(古代用来祭祀土地神的木牛)。这两句既体现了民俗文化的丰富性,也暗示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
最后,“珍重道衡今不作,花前诗思总悠悠”,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道衡,可能指的是某种传统仪式或活动,如今已不再举行,诗人在花前吟诗,思绪悠远,既有对往昔的留恋,也有对未来充满诗意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人日立春这一特定时刻的自然景观和社会风俗,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活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俯视群山小,方知岱岳尊。
峰高碍星斗,势远压乾坤。
叠嶂纷开阖,浮岚互吐吞。
彤霞横御帐,碧落近天门。
绝壁唐铭在,穹碑汉刻昏。
石屏当道拥,雷瀑下云翻。
禋祀时方启,明堂迹尚存。
登封七十二,我欲问轩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