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寒雨霰初飘,红烛高堂夜半消。
老母分甘娱子舍,山童持爨类僧寮。
角巾南郭千山遍,策杖西风万里遥。
拟向海滨寻旧隐,时危未敢逐渔樵。
江城寒雨霰初飘,红烛高堂夜半消。
老母分甘娱子舍,山童持爨类僧寮。
角巾南郭千山遍,策杖西风万里遥。
拟向海滨寻旧隐,时危未敢逐渔樵。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除夕之夜,在寒雨初飘的江城中,与家人共度时光的情景。首联“江城寒雨霰初飘,红烛高堂夜半消”以寒雨和飘雪起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红烛在高堂中逐渐燃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更迭。颔联“老母分甘娱子舍,山童持爨类僧寮”则转向家庭温情,母亲将食物分享给儿子,山童在厨房忙碌,如同僧侣一般,体现了家庭成员间的和谐与互助。
颈联“角巾南郭千山遍,策杖西风万里遥”转而描写诗人的个人情感与思考。他头戴角巾,行走在南郭的千山之中,面对西风,似乎在思考着远方的路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尾联“拟向海滨寻旧隐,时危未敢逐渔樵”则是诗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他打算前往海边寻找过去的隐居之地,但考虑到时局动荡,不敢轻易追随渔人和樵夫的生活,流露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场景描绘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家庭温暖的珍惜、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和时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