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含韶富,閒愁触绪多。
也知春可乐,常奈闷中过。
逐景聊复尔,看花似若何。
维摩无说说,身不著曼陀。
佳节含韶富,閒愁触绪多。
也知春可乐,常奈闷中过。
逐景聊复尔,看花似若何。
维摩无说说,身不著曼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春天美景时内心的复杂情感。首句“佳节含韶富”点明了时节的美好与丰富,但紧接着的“閒愁触绪多”却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愁绪,这种愁绪如同触觉一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诗人试图在“春可乐”中寻找慰藉,但“常奈闷中过”的描述表明,这份快乐并未能持久,反而常常被忧郁所取代。
“逐景聊复尔,看花似若何”两句,表达了诗人随景而动,试图从自然中寻求解脱的心态,但又似乎对这种逃避方式持怀疑态度。最后,“维摩无说说,身不著曼陀”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引用佛教典故,暗示了诗人对于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烦恼、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春日美景时内心的挣扎与探索,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沉思考。
钟陵东门白杨树,行人指点是双墓。
墓中夫妇俱少年,一双白璧薶黄泉。
黄泉相逢语呜咽,一一从前向郎说。
前年郎去客三山,今年郎归白骨还。
当时自画蛾眉样,今日却写郎容颜。
容颜转似心转切,叫郎不应心断绝。
生时不得逐郎行,死时却与郎同穴。
丹青遗像留人间,年年泪竹寒生斑。
当年曾过延平渡,还见双龙化剑湾。
堂前既无父与母,堂下又无儿与女。
使妾有子堂有姑,丹心一寸那能枯。
六朝盛事付流水,忠义几人能到底。
秋风月冷凤凰来,与郎同上吹箫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