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饼不足以充饥,大羹必资于敏手。
净瓶趯倒,目前赢得大沩山。
铁钵擎来,八万毛孔皆香发。
口吞三世即且置,铁牛不食连鞭草。
机梭不犯风云势,石笋从教劫外抽。
画饼不足以充饥,大羹必资于敏手。
净瓶趯倒,目前赢得大沩山。
铁钵擎来,八万毛孔皆香发。
口吞三世即且置,铁牛不食连鞭草。
机梭不犯风云势,石笋从教劫外抽。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修行的独到见解。首先,“画饼不足以充饥”,形象地表达了空洞的理论或虚幻的承诺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的道理,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大羹必资于敏手”则进一步阐述了实践的必要性,大羹(古代祭祀时所用的肉汤)需要技艺高超的手工才能制作出美味,以此比喻真正的智慧和成就往往来源于精细的实践和努力。
“净瓶趯倒,目前赢得大沩山”运用了倒瓶的动态场景,象征着打破常规、超越现状的精神状态,赢得了内心的宁静与智慧,如同获得了大沩山的灵性与力量。
“铁钵擎来,八万毛孔皆香发”通过举起铁钵的动作,暗示了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纯净与专注,每一处毛孔都散发出智慧与慈悲的气息,体现了内在修养的升华。
“口吞三世即且置,铁牛不食连鞭草”这一句则展示了对时间与因果关系的深刻理解,即使口中能吞下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但铁牛不会吃连鞭草,强调了行动与结果之间的直接联系,不能仅凭空想或幻想获得实际的成果。
“机梭不犯风云势,石笋从教劫外抽”最后两句以机梭与石笋为喻,说明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时,不应被外界的风浪所动摇,而应坚守自我,如同石笋从教中抽生,无论外界如何变迁,都能保持独立与成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进行抽象化的解读,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学和修行智慧,鼓励人们在实践中追求真知,超越表象,达到内心与外在的和谐统一。
醒时相劝醉相扶,感谢朋欢念病夫。
岂有僮奴堪荷锸,固应儿子自肩舆。
幽人偶遇驮黄蘖,瞑坐仍容据槁梧。
纯是鹿车风谊在,不容徒作酒狂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