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书移枕近床棱,叹息观涛病未能。
怯暑心情犹喘月,背时风调独怀冰。
无劳天女持花散,有愧高人选药称。
肯过小楼言笑否,不嫌同上第三层。
把书移枕近床棱,叹息观涛病未能。
怯暑心情犹喘月,背时风调独怀冰。
无劳天女持花散,有愧高人选药称。
肯过小楼言笑否,不嫌同上第三层。
这首明代诗人王彦泓的《无聊二首(其二)》描绘了诗人在病中无聊的情境。首句“把书移枕近床棱”,写诗人将书本移至枕边,显示出他对知识的渴望和闲暇时光的消磨。然而,“叹息观涛病未能”则透露出他因病不能外出观赏江涛的遗憾。
“怯暑心情犹喘月”,夏日炎炎,诗人的心情如同在喘息中寻找清凉,月亮似乎能给他一丝慰藉。“背时风调独怀冰”,这里的“背时”暗指不顺遂的时运,诗人独自怀念着如冰的凉意,表达了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接下来,“无劳天女持花散,有愧高人选药称”两句,诗人自嘲无需仙女散花来解忧,同时对自己未能像高人那样精于选药疗疾感到惭愧。最后,诗人发出邀请:“肯过小楼言笑否,不嫌同上第三层”,希望朋友能来小楼共度时光,驱散心中的无聊,哪怕只是聊聊天,一同分享人生的苦乐。
整首诗通过病中的日常生活细节和心理活动,展现了诗人孤独无聊但又坚韧不屈的精神状态,以及对友情的渴望。
唐代君王少巡幸,赤泽岸边马成阵。
后来蕃息虽已多,天育之驹号神骏。
圉人牵来不敢骑,矫矫龙性汗血姿。
君王见此志骄逸,天下龙媒思致之。
闲厩有官从此始,宁禁中人衣金紫。
四十三万若云屯,其中未必皆骥子。
一朝渔阳鼙鼓来,内外监牧俱烟埃。
翠华摇摇西幸蜀,骠骑此时安在哉。
谁能写真传后世,逸态雄姿无乃是。
鸣呼,騕袅龙媒今岂无,时无孙阳诚可吁。
刘项方战争,雌雄犹未决。
智士虽纷纭,徒掉三寸舌。
谁知陵母贤,料事独明哲。
匪惟识所附,凛凛见奇节。
当其别汉使,吐言何激烈。
古剑飞寒光,荒冢埋碧血。
幽魂岂沉沦,耿耿比明月。
照耀穹壤间,千古常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