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波心,磐陀石上。真观净观,是相非相。
如月在天,无水不现。水月俱捐,如何瞻仰。
咄,切忌妄想。
大海波心,磐陀石上。真观净观,是相非相。
如月在天,无水不现。水月俱捐,如何瞻仰。
咄,切忌妄想。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原妙对中国佛教中观音菩萨的赞颂。诗人以大海和磐陀石为象征,表达观音菩萨的广大法力和清净形象。"真观净观,是相非相",意指观音的智慧超越凡尘,显现于一切相而不执着于任何一相。"如月在天,无水不现",比喻观音的慈悲照耀,无论何处皆能显现。"水月俱捐",则暗示了修行者应放下执着,领悟到观音的本性与现象世界的虚幻。最后的"咄,切忌妄想",是对信徒提出警示,勿起妄念,要以纯净之心仰望观音的教诲。
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禅意,体现了佛教中观和般若智慧的精髓,引导人们在修行中追求内心的清净与觉悟。
吾少多奇节。颇揶揄、玉关定远,壶头新息。
一剑防身行万里,选甚南溟北极。
看塞雁、衔来秋色。
不但槊棋夸妙手,管城君、亦自无勍敌。
终贾辈,恐难匹。酒肠诗胆新来窄。
向西风、登高望远,乱山斜日。
安得良弓并快马,聊与诸公角力。
漫醉把、栏干频拍。
莫恨寒蟾离海晚,待与君、秉烛游今夕。
欢易买,健难得。
远客坐长夜,雨声孤寺秋。
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愁穷重于山,终年压人头。
朱颜与芳景,暗赴东波流。
鳞翼思风水,青云方阻修。
孤灯冷素艳,虫响寒房幽。
借问陶渊明,何物号忘忧。
无因一酩酊,高枕万情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