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风物似江湖,卜筑尤宜近水隅。
俗薄容垂真钓否,庭閒得种此君无。
关身调度惟存剑,适意图书略满厨。
心远地偏俱可喜,免逢甲马与尘涂。
城南风物似江湖,卜筑尤宜近水隅。
俗薄容垂真钓否,庭閒得种此君无。
关身调度惟存剑,适意图书略满厨。
心远地偏俱可喜,免逢甲马与尘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迁居城南水边后的生活环境和心境。首句“城南风物似江湖”,以江湖比喻城南的景致,暗示这里虽处城市,却有着远离尘嚣的宁静与广阔。接着,“卜筑尤宜近水隅”表明诗人选择居住在靠近水边的地方,这样的环境更符合他的生活喜好。
“俗薄容垂真钓否”一句,通过询问是否适合垂钓,反映了诗人对当地风俗的观察和思考,可能暗含对世俗风气的不满或寻求逃避之意。“庭閒得种此君无”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庭院中种植竹子的心愿,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高洁和坚韧,此处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关身调度惟存剑”可能指的是诗人以剑自喻,强调个人的独立与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也可能寓含着对权力和斗争的警惕。“适意图书略满厨”则展现了诗人对书籍的喜爱和对知识的追求,书房的丰富藏书是他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最后,“心远地偏俱可喜,免逢甲马与尘涂”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世喧嚣、心灵得以自由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对现实社会压力的逃避。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反思。
山上风花山下飞,花飞欲尽山翁归。
归来亦自忘行迹,但觉满地红依依。
馀花更惜随春去,溪上游人山下路。
恋家渔父断来踪,难老刘郎记前度。
花开花落春风前,我昔与翁同少年。
祇今鹤去但华表,何处鸟啼悲杜鹃。
游人自游春自暮,从翁问花花不语。
且当向花日日醉,醉倒花前学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