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翠靥出青箱,散在瑶阶作孔方。
好是楼头三弄后,田田买断落梅香。
谁将翠靥出青箱,散在瑶阶作孔方。
好是楼头三弄后,田田买断落梅香。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苔藓生长的生动场景,赋予了自然之物以独特的价值与情感。"谁将翠靥出青箱,散在瑶阶作孔方",开篇即以拟人化的手法,将苔藓比作从箱中取出的翠色面靥,散落在如瑶阶般的地面,形象地展现了苔藓的生长状态和其在视觉上的美感。"作孔方"一词,巧妙地将苔藓与古代货币相联系,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也隐喻了苔藓虽微小却具有独特的价值。
接下来的"好是楼头三弄后,田田买断落梅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楼头三弄"可能是指夜晚的笛声,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在这里,诗人将苔藓与夜间的笛声、落梅的香气相联系,暗示了苔藓在特定环境下的独特魅力,仿佛能与自然界的其他元素和谐共存,甚至超越了物质的价值,达到了一种精神层面的共鸣。"田田买断落梅香"中的"田田"形容苔藓生长繁茂的样子,"买断"则表达了对这种美好景象的珍视与追求,仿佛是用心灵去购买那难以言喻的香气,强调了苔藓所蕴含的诗意与情感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苔藓这一常见自然现象的独特美,以及它在诗人眼中的深刻意义,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独特见解。
一掬乡心,付杳杳、露莎烟苇。
来相伴、凄然客影,谢他穷鬼。
新绿旧红春又老,少玄老白人生几。
况无情、世故荡摩中,凋英伟。词场笔,行群蚁。
战场胄,藏群虮。问何如清昼,倚藤凭棐。
流水青山屋上下,束书壶酒船头尾。
任垂涎、斗大印黄金,狂周顗。
抱犬高眠已云足,更得牛衣有馀燠。
起来败絮拥悬鹑,谁羡龙髯织冰縠。
踏翻菜园底用羊,从他春雷吼枯肠。
击钟烹鼎莫渠爱,小芼自许猴葵香。
半世饥寒孔移带,鼠米占来身渐泰。
吉云神马日匝三,樗蒱肯作猪奴态。
虎头食肉何足誇,阴德由来报宜奢。
丹灶功成无跃兔,玉函方秘缘青蛇。
月明如昼露叶浓,锦帐名郎笑语同。
金地夜寒消美酒,玉人春困倚东风。
红云灯火浮沧海,碧水楼台浸远空。
白发蹉跎欢意少,强颜犹入少年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