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虎有虎山之巅,怒目炯炯当昼眠。
百兽畏伏不敢前,凭林一吼秋风寒。
昨日邻家妇,哀哀哭其子,叩头叫天天不语。
或曰枭食母、犬吠主,含沙射影毒欲死。
封豕长蛇肆侵侮,如此纷纷何独虎。
虎哉虎哉尔何知,磨牙摇尾争奔驰。
妖狐犹将假尔威,岂知彊者易弱盛必衰。
北平将军怒欲飞,弯弓远挂扶桑枝。
嗟尔有力何由施,吾见食汝肉而寝汝皮。
倚剑睨天三太息,弱肉彊食今何时。
麒麟驺虞亦物耳,呜呼吾不得而一见之。
有虎有虎山之巅,怒目炯炯当昼眠。
百兽畏伏不敢前,凭林一吼秋风寒。
昨日邻家妇,哀哀哭其子,叩头叫天天不语。
或曰枭食母、犬吠主,含沙射影毒欲死。
封豕长蛇肆侵侮,如此纷纷何独虎。
虎哉虎哉尔何知,磨牙摇尾争奔驰。
妖狐犹将假尔威,岂知彊者易弱盛必衰。
北平将军怒欲飞,弯弓远挂扶桑枝。
嗟尔有力何由施,吾见食汝肉而寝汝皮。
倚剑睨天三太息,弱肉彊食今何时。
麒麟驺虞亦物耳,呜呼吾不得而一见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林景象,通过对一只老虎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局的不满和个人英雄主义情怀的抒发。
"有虎有虎山之巅,怒目炯炯当昼眠。百兽畏伏不敢前,凭林一吼秋风寒。" 这几句通过老虎在山顶上的威武形象,展现了它对周围环境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老虎即使在白天也保持着警觉的状态,它的怒目炯炯似乎在提醒所有生物不要接近,而一声吼叫更是让秋风变得寒冷,这些描写都渲染出了老虎的英勇与威慑。
"昨日邻家妇,哀哀哭其子,叩头叫天天不语。或曰枭食母、犬吠主,含沙射影毒欲死。封豕长蛇肆侵侮,如此纷纷何独虎。" 这一段话题转向了人间的苦难和不公,邻家妇人的哀哭,以及对上天的无奈呼唤,都在反映社会的动荡不安。接着,诗人提到了一些丑恶之事,如枭食母、犬吠主等,这些都是对当时社会黑暗面的揭露,同时通过“封豕长蛇”这一形象,也隐喻了朝廷中的奸臣和权贵如何肆虐百姓,造成混乱。最后一句"如此纷纷何独虎"则是表达诗人对老虎之所以能够独立、不为所动的赞叹。
"虎哉虎哉尔何知,磨牙摇尾争奔驰。妖狐犹将假尔威,岂知彊者易弱盛必衰。" 这里老虎的形象被用来比喻那些有力量但不知道如何运用的英雄,而“妖狐”则是暗指那些投机取巧、利用他人力量的人或势力,诗人通过“彊者易弱盛必衰”的哲理,是在告诫那些强大者终将走向衰败。
"北平将军怒欲飞,弯弓远挂扶桑枝。嗟尔有力何由施,吾见食汝肉而寝汝皮。" 这一段话中“北平将军”象征着一种英雄气概和力量的渴望,这种力量是如此强大,以至于想要飞翔。而弓箭挂在扶桑树上,则是对这种力量的一种束缚,诗人感叹这样的力量无处发挥,是一种悲哀。
"倚剑睨天三太息,弱肉彊食今何时。麒麟驺虞亦物耳,呜呼吾不得而一见之。" 最后一段话,诗人以剑为伴,对着天空发出叹息,感慨于自己的力量无法施展,同时也表达了对于那些英雄豪杰(如麒麟、驺虞)的向往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老虎的描写,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表现出了诗人对于个人英雄主义的赞美,以及对当时社会动荡和不公的深刻批判。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对于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的无奈与悲哀。
绿蒲生中池,其叶何蒙茸。
与君缔昏媾,焉知鲜有终。
三月杨柳花,飞泊随春风。
入沼化为萍,吁嗟无定踪。
冲波一相激,叶叶自西东。
我心元不移,君情忍中绝。
妾生禽不如,鸳鸾故成列。
妾生草不如,丝萝可高揭。
妾生木不如,连理枝纠结。
越鸟岂北翥,吴江不西旋。
妾生一以弃,苦相诚可怜。
恨无奋飞翼,委志毕君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