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不比秋光好,料理精神只自知。
三月花时常卧病,晚凉日日有新诗。
春光不比秋光好,料理精神只自知。
三月花时常卧病,晚凉日日有新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春光与秋光的不同感受。他认为春天虽然明媚,但诗人自身身体状况不佳,常常卧病在床,无法充分享受春光。相比之下,秋天的晚凉则更适合诗人,他可以每日创作新诗,尽管不如春光灿烂,却能在清冷中找到创作的乐趣和精神寄托。
诗中的"春光不比秋光好",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境遇的感慨,暗示春天的生机勃勃并未给他带来同样的活力。"料理精神只自知",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理解和处理方式,即在困顿中寻找精神上的满足。
"三月花时常卧病"一句,通过春花烂漫的景象反衬出诗人的病弱,使得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而"晚凉日日有新诗"则展示了诗人坚韧的精神,即使在身体不适时,也坚持创作,将秋天的晚凉时光转化为文学的丰收。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和个人心境的独特体验,以及在逆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决心。
秋雨一向不解休,连昏接晨终穷秋。
梅生不量仰天问,神官夜梦言语周。
日月是天之两目,忽然生瞖无药瘳。
只知泪滴为赤子,赤子岂误天公忧。
天公哭??,洒涕落九州。地祇不敢安,泥潦已没头。
乃因从容诘神官,后稷今在帝所不。
从前后稷知稼穑,曾以筋力亲田畴。
曷不告帝且辍泣,九谷正熟容其收。
早时不泣此时泣,忧民欲活反扼喉。
神官发怒髭奋虬,下士小臣安预谋。
恐然惊觉汗交流,树上已听呼雌鸠。
结交时未久,情亲心已照。
氛埃外自遣,风月还同调。
复与任浮沉,未尝趋近要。
以此虽处贫,宁防俗者诮。
今将辞我去,尽日来谈笑。
穷巷敞茅茨,高言出廊庙。
且作朱韨行,聊能发光耀。
当亦就铜墨,远之江海徼。
山郭寂无喧,云川不妨钓。
所嗟胡越人,千里烦登眺。
桃花夭红竹净绿,春风相间连溪谷。
花留蜂蝶竹有禽,三月江南看不足。
徐熙下笔能逼真,茧素画成才六幅。
萼繁叶密有向背,枝瘦节疏有直曲。
年深粉剥见墨纵,描写工夫始惊俗。
从初李氏国破亡,图书散入公侯族。
公侯三世多衰微,窃贸担头由婢仆。
太学杨君固甚贫,直缘识别争来鬻。
朝质绨袍暮质琴,不忧明日铛无粥。
装成如得骊颔珠,谁能更问龙牙轴。
竹真似竹桃似桃,不待生春长在目。
鼓声阗阗众戏屯,百仞太华临端门。
端门两廊多结綵,公卿士女争来奔。
接板连帘坐珠翠,帘疏不隔夭妍存。
车驾适从驰道入,灯如撒星天向昏。
赭衣已御凤楼上,露台宣看簇钿辕。
山前绛绡垂雾薄,火龙矫矫红波翻。
金吾不饬六街禁,少年追逐乘大宛。
呼庖索醑斗丰美,东市憧憧西市喧。
持钱下数买歌笑,玉杓注饮琉璃盆。
落然遗俗监主簿,夜对经史多讨论。
比诸豪侠乃自苦,明日苜蓿盈盘餐。
并州古来称近胡,山雄气壮民足储。
山根晋水发源处,平若皎鉴潜决疏。
渐流渐急不可测,以至??鸣清渠。
岂惟俯可见毛发,况乃了了看龟鱼。
下溉平田几百顷,稻苗?稏曾不枯。
兴亡莫问随水远,庙深草树空扶疏。
伊君持节过其下,爱此佳趣聊停车。
北望故城无旧物,泱漭野色连丘墟。
已向风前听好鸟,只畏落日闻苍狐。
晋人须识汉使美,冉冉青髯似绿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