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怀·其三十七》
《咏怀·其三十七》全文
魏晋 / 阮籍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人言愿延年,延年欲焉之?

黄鹄呼子安,千秋未可期。

独坐山岩中,恻怆怀所思。

王子一何好,猗靡相携持。

悦怿犹今辰,计校在一时。

置此明朝事,日夕将见欺。

(0)
鉴赏

这首诗是阮籍《咏怀》组诗中的第三十七首,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阮籍生活在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为主。

诗中开头“人言愿延年,延年欲焉之?”提出人们普遍追求长寿的愿望,但紧接着“黄鹄呼子安,千秋未可期”一句,通过黄鹄的呼唤与遥远的未来不可预知,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不可控性。这种对比让人深感生命的短暂与珍贵。

“独坐山岩中,恻怆怀所思。”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山岩间沉思的情景,流露出一种孤独而深沉的情感。这种孤独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寂寞,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探索。

接下来,“王子一何好,猗靡相携持。”提到一个美好的王子形象,与前文形成对比,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王子的“好”与“猗靡相携持”可能象征着某种理想化的友情或爱情关系,但这种关系是否能持久,是否真实存在,都成了疑问。

“悦怿犹今辰,计校在一时。”表达了诗人对当下快乐的珍惜,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敏感。他意识到快乐是短暂的,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去体验和把握。

最后,“置此明朝事,日夕将见欺。”则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可能的欺骗的担忧。诗人似乎在提醒自己,不要过于忧虑未来,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带来更多的痛苦和失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和象征手法,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思考,展现了阮籍深邃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阮籍

阮籍
朝代:魏晋   字:嗣宗   籍贯:陈留(今属河南)尉氏   生辰:210~263

阮籍(210年—263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八十二首》、《大人先生传》等,其著作收录在《阮籍集》中。
猜你喜欢

观音大士赞

一切音声相,是人听以耳。

我圜通大士,唯以眼而听。

非特以眼听,六根互为用。

当其互用时,根境不相杂。

譬如帝珠网,交光相融摄。

即此融摄相,各各住自位。

以此三昧力,普施于一切。

俾不离声色,透出声色海。

眼处若闻声,耳处得解脱。

共證十方空,同名观自在。

我作如是赞,定招妄语罪。

既招妄语罪,画者亦是妄。

画者既是妄,此相非真实。

于非真实处,此相常现前。

应作如是观,是真法供养。

(0)

送参寥师

上人学苦空,百念已灰冷。

剑头唯一吷,焦谷无新颖。

胡为逐吾辈,文字争蔚炳?

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

退之论草书,万事未尝屏。

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

颇怪浮屠人,视身如丘井。

颓然寄淡泊,谁与发豪猛?

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

成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

诗法不相妨,此语当更请。

(0)

万安道中书事三首·其二

携家满路踏春华,儿女欣欣不忆家。

骑吏也忘行役苦,一人人插一枝花。

(0)

前出塞九首·其二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0)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便与先生应永死,九重泉路尽交期。

(0)

崇义里滞雨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项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