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学苦空,百念已灰冷。
剑头唯一吷,焦谷无新颖。
胡为逐吾辈,文字争蔚炳?
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
退之论草书,万事未尝屏。
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
颇怪浮屠人,视身如丘井。
颓然寄淡泊,谁与发豪猛?
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
成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
诗法不相妨,此语当更请。
上人学苦空,百念已灰冷。
剑头唯一吷,焦谷无新颖。
胡为逐吾辈,文字争蔚炳?
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
退之论草书,万事未尝屏。
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
颇怪浮屠人,视身如丘井。
颓然寄淡泊,谁与发豪猛?
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
成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
诗法不相妨,此语当更请。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名为《送参寥师》。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表达了对友人参寥的敬仰和不舍。
"上人学苦空,百念已灰冷。剑头惟一吷,焦谷无新颖。" 这几句描写诗人对于高深莫测的佛法学习已经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一切世间烦恼和欲望都已变得淡漠。
"胡为逐吾辈,文字争蔚炳。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退之论草书,万事未尝屏。" 这部分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字的追求和自信,以及对友人的赞赏,认为其文字功夫深厚,对于世间万象都能洞察无遗。
"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颇怪浮屠人,视身如丘井。颓然寄淡泊,谁与发豪猛。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 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于佛法修持的困惑和探索,以及对参寥师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赞许。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咸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 这部分是对参寥师的期望和自我修养的表达,希望通过诗词达到妙悟,无论是内心的宁静还是外界的万象,都能融会贯通。
"诗法不相妨,此语更当请。" 最后一句则是对友人参寥提出的愿望和请求,表达了希望通过交流学习彼此的文学艺术,共同提高。
总体而言,这首诗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哲理思考和高远的情操,是苏轼才情与智慧的完美展现。
巾车入郭解愁颜,著我群贤俎豆间。
小队出郊还许从,清诗首唱讵容攀。
溪风杜守吟秋浦,云月韦侯誇盛山。
何似赤城遗暑湿,东湖尽醉碧筒弯。
晚风吹山空,闲步策藜杖。
纡从砂涧头,行过崖石上。
庵门耀金碧,中觉天地旷。
神泉夜光灿,禽鸟互酬唱。
黄冠扣閒趣,发语知不妄。
因拈故人迹,流辈所钦向。
我答亦附会,不想失宜当。
随口诚卒然,聊纪客中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