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越中问海客》
《越中问海客》全文
唐 / 刘慎虚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风雨沧洲暮,一帆今始归。

自云发南海,万里速如飞。

初谓落何处,永将无所依。

冥茫渐西见,山色越中微。

谁念去时远,人经此路稀。

泊舟悲且泣,使我亦沾衣。

浮海焉用说,忆乡难久违。

纵为鲁连子,山路有柴扉。

(0)
翻译
风雨交加的傍晚,我终于乘船归来。
我本来自南海出发,航行万里犹如疾风飞驰。
起初不知会落在何方,长久以来都找不到依靠。
视野渐渐转向西方,山色在越地若隐若现。
谁能想到离家如此遥远,这条路少有人迹。
停船时悲伤哭泣,连我也被感动得泪湿衣裳。
漂泊海上无需多言,思念家乡的心难以长久忘怀。
即使我能成为鲁仲连那样的人,山路上也只有一扇柴门等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风雨交加的沧洲归途之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风雨沧洲暮,一帆今始归" 这两句设定了整个诗歌的情境,旅人在风雨中结束了长期的航行,即将回到家乡。"自云发南海,万里速如飞" 展示了旅人的快速航程,从南海出发,一路疾驰,如同乘风而至。

"初谓落何处,永将无所依" 表达了诗人对归宿的渴望与不确定性,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漂泊无依的心境。"冥茫渐西见,山色越中微" 描绘了一幅旅途中的景象,远处的山峦在暮色中显得模糊而迷离。

"谁念去时远,人经此路稀" 反映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以及这种独自旅行的孤寂感。"泊舟悲且泣,使我亦沾衣" 表达了旅途中的悲凉情绪,即便是旁观者也会被这种氛围所感染。

最后两句 "浮海焉用说,忆乡难久违" 强调了对故乡的无法割舍的情感。"纵为鲁连子,山路有柴扉" 则以历史人物比喻,即便是拥有高超本领的人,在面对归乡之路时也会感到艰辛和不易。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风光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思乡情怀,以及对归宿的渴望与追求。

作者介绍

刘慎虚
朝代:唐

刘慎虚,亦作昚虚,字挺卿,号易轩。生卒年不详。江东(今江苏南部及浙江一带)人,或云洪州(今江西南昌)人(唐诗汇评)或新吴(今江西奉新县)人。8岁能属文,上书,召见,拜童子郎。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调洛阳尉,迁夏县令。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与孟浩然、王昌龄友善。工诗,有盛名,流落不偶。早年逝世。《全唐诗》存诗一卷。
猜你喜欢

游幻住庵留赠月千江上人·其四

维时桃始华,野眺欣有睹。

沿洄度桑隰,迤逦见谷土。

山虚龙出云,谷暖鸟鸣雨。

来耨良足勤,力薄奈何汝。

(0)

送娄行所觐省庐陵二首·其二

归心黯黯楚山苍,离恨悠悠江水长。

功利傥来将底用,愿君常葺读书堂。

(0)

郭文美由西台御史迁中台以母夫人在堂不待传车预归觐省忠孝备见三绝发据鞍卢胡一笑·其一

粲粲牙绯陕右来,俄观衣紫赴中台。

不辞迂路三千里,要博慈颜一笑开。

(0)

次范药房韵题姜仲泽岩隐二首·其二

夷夏同声咏息肩,车书万里旧山川。

承明台阁诸贤在,甘分林丘养暮年。

(0)

用溪陂塘松庵壁间韵

松庵寂寂老僧閒,万壑千岩指顾间。

笑杀孔门忧世客,西风尘土变朱颜。

(0)

涿州观寺

佛刹新脩古道傍,插天金碧晃朝阳。

人来为问灵光殿,霖雨今年草更长。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王铚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