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帛曾书大将功,百年威望重西戎。
战酣塞上云连地,敌退辕前草偃风。
禦侮自来三策在,杀身曾有几人同。
至今血染山头石,雨洗年深色更红。
竹帛曾书大将功,百年威望重西戎。
战酣塞上云连地,敌退辕前草偃风。
禦侮自来三策在,杀身曾有几人同。
至今血染山头石,雨洗年深色更红。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吴俨对伏羌伯的追悼之作,通过对伏羌伯生前功绩与威望的描绘,以及对其英勇事迹的赞颂,展现了对这位英雄的深切缅怀。
首句“竹帛曾书大将功”,以“竹帛”比喻历史文献,暗示伏羌伯的丰功伟绩已被载入史册,其功勋卓著。接着“百年威望重西戎”一句,强调了伏羌伯在西戎地区百年的崇高声望,显示其影响力深远。
“战酣塞上云连地,敌退辕前草偃风”两句,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来描绘战场上的激烈战斗和胜利场景。云与地相连,形容战事之激烈;敌军败退时,草随风偃,象征着胜利的威势。
“御侮自来三策在,杀身曾有几人同”表达了伏羌伯面对外侮时,不仅有策略应对,更有不惜牺牲自我的勇气。这两句既是对伏羌伯智慧与勇气的赞扬,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感慨。
最后,“至今血染山头石,雨洗年深色更红”以山石上的血迹在雨水冲刷下颜色愈发鲜艳为喻,象征着伏羌伯的英勇事迹虽已过去多年,但其精神与功绩却如同鲜血一般永不褪色,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抒发,深情地歌颂了伏羌伯的英勇事迹和高尚品质,表达了对这位英雄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