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伏羌伯》
《挽伏羌伯》全文
明 / 吴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竹帛曾书大将功,百年威望重西戎。

战酣塞上云连地,敌退辕前草偃风。

禦侮自来三策在,杀身曾有几人同。

至今血染山头石,雨洗年深色更红。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吴俨对伏羌伯的追悼之作,通过对伏羌伯生前功绩与威望的描绘,以及对其英勇事迹的赞颂,展现了对这位英雄的深切缅怀。

首句“竹帛曾书大将功”,以“竹帛”比喻历史文献,暗示伏羌伯的丰功伟绩已被载入史册,其功勋卓著。接着“百年威望重西戎”一句,强调了伏羌伯在西戎地区百年的崇高声望,显示其影响力深远。

“战酣塞上云连地,敌退辕前草偃风”两句,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来描绘战场上的激烈战斗和胜利场景。云与地相连,形容战事之激烈;敌军败退时,草随风偃,象征着胜利的威势。

“御侮自来三策在,杀身曾有几人同”表达了伏羌伯面对外侮时,不仅有策略应对,更有不惜牺牲自我的勇气。这两句既是对伏羌伯智慧与勇气的赞扬,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感慨。

最后,“至今血染山头石,雨洗年深色更红”以山石上的血迹在雨水冲刷下颜色愈发鲜艳为喻,象征着伏羌伯的英勇事迹虽已过去多年,但其精神与功绩却如同鲜血一般永不褪色,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抒发,深情地歌颂了伏羌伯的英勇事迹和高尚品质,表达了对这位英雄的崇敬之情。

作者介绍

吴俨
朝代:明

吴俨(1457-1519),字克温,号宁庵,南直隶宜兴县人(今江苏宜兴)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正德二年(1507),忤刘瑾被夺职。刘瑾败,吴俨复官历礼部左、右侍郎。正德十一年,进南京礼部尚书。正德十三年,吴俨率大臣上疏谏阻武宗北游宣府、大同。正德十四年五月初十日卒于位,年六十三,赠太子少保,谥文肃。有《吴文肃公摘稿》。
猜你喜欢

一字百题示商君祥·其十一寒

广厦千万閒,吾庐弊独寒。

犹将折弦琴,欲和薰风弹。

(0)

上长平寄杨成之

衰迟长在外,矍铄愧征鞍。

世路惊心恶,天风刮面寒。

迢迢人渐远,冉冉岁将残。

今夜梅稍月,同谁共倚栏。

(0)

游崆峒四绝·其四

万松声里暮涛寒,尽在参云一望间。

只欠悬流二千尺,天风吹下翠屏山。

(0)

游上清宫四首·其四

细雨薰风未熟梅,仙禽啄实下莓苔。

夏芳将尽无多景,红白葵花相背开。

(0)

燕子图三首·其三

交亲消息两何如,满眼兵戈不得书。

为问南来新燕子,衔泥曾复到吾庐。

(0)

春寒花较迟

吟怀常恨负芳时,及至春来雪尚滋。

榆荚半含椒粒色,柳条未变曲尘丝。

墙阴更觉花开晚,水冷应知雁到迟。

惭愧蓬莱老仙伯,已回和气入新诗。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罗洪先 贺铸 周必大 李商隐 苏颂 元稹 耶律楚材 黄裳 韩雍 王迈 齐己 宋庠 张雨 陈普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