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苦不早,春去常愿迟。
嗟哉造化机,万物安得知。
岁晏菊始吐,鲜鲜在东篱。
不污桃李尘,永续徵君诗。
春来苦不早,春去常愿迟。
嗟哉造化机,万物安得知。
岁晏菊始吐,鲜鲜在东篱。
不污桃李尘,永续徵君诗。
这首明代诗人陈献章的《和罗服周对菊见寄》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来去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诗中“春来苦不早,春去常愿迟”揭示了诗人对春天短暂的惋惜,希望春天能停留得更长久一些。接着,“嗟哉造化机,万物安得知”感叹大自然的变化莫测,万物生长难以预料。
诗人以菊花为例,指出即使到了年终岁末,菊花依然能在东篱绽放,保持着清新高洁。“不污桃李尘”赞美菊花不受世俗纷扰,保持纯洁,暗示诗人自身的品性追求。最后,“永续徵君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像菊花一样,通过诗歌传承美好的品格,延续前人(徵君,古代对隐士的尊称)的精神。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借物抒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偶把遗编读。觉凄清、风生满纸,哀音裂竹。
貌比左芬年更少,况又才逾徐淑。
肯久恋、红尘千斛。
试问埋香何处好,料青山、也有修来福。
泉路下,鬼应哭。朝朝暮暮相追逐。
怎而今、云消雨散,形孤影独。
后会自然来世有,谁道他生未卜。
可邀我、同登仙箓。
昨夜分明惊入梦,羡容颜、依旧温如玉。
便携手,述心曲。
菊英残,梅雾醒,花落已成泪。
雪意云情,多少别来味。
销魂何处帘钩,谁家池馆,可记得、酒边人醉。
添憔悴。空忆梦影如尘,何堪再相对。
回首天涯,话别正春水。
殷勤说与东风,递将燕子,休再问、主人归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