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鹤峰前山气佳,炼丹泉上石如排。
高低檐宇依丛竹,屈曲梯桥跨断厓。
仙客肯教人世得,贤侯还与郡民偕。
春风日落歌声散,藓径时时有坠钗。
驾鹤峰前山气佳,炼丹泉上石如排。
高低檐宇依丛竹,屈曲梯桥跨断厓。
仙客肯教人世得,贤侯还与郡民偕。
春风日落歌声散,藓径时时有坠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仙气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首先,“驾鹤峰前山气佳,炼丹泉上石如排”两句,以鹤峰和炼丹泉为背景,展现了山色之美与水石之奇,仿佛仙境一般。接着,“高低檐宇依丛竹,屈曲梯桥跨断厓”描绘了亭阁与竹林、山崖的巧妙结合,既体现了建筑的巧思,又融入了自然的野趣。
“仙客肯教人世得,贤侯还与郡民偕”两句,通过仙客与贤侯的形象,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以及对官员与民众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最后,“春风日落歌声散,藓径时时有坠钗”则以春风、日落、歌声和苔藓小径,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浪漫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中,感受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不仅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也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
弹琴人似膝上琴,听琴人似匣中弦。
二物各一处,音韵何由传。
无风质气两相感,万般悲意方缠绵。
初时天山之外飞白雪,渐渐万丈涧地生流泉。
风梅花落轻扬扬,十指乾净声涓涓。
昭君可惜嫁单于,沙场不远只眼前。
蔡琰薄命没胡虏,乌枭啾唧啼胡天。
关山险隔一万里,颜色错漠生风烟。
形魄散逐五音尽,双蛾结草空婵娟。
中腹苦恨杳不极,新心愁绝难复传。
金尊湛湛夜沈沈,馀音叠发清联绵。
主人醉盈有得色,座客向隅增内然。
孔子怪责颜回瑟,野夫何事萧君筵。
拂衣屡命请中废,月照书窗归独眠。
雨歇万井春,柔条已含绿。
徘徊洛阳陌,惆怅杜陵曲。
游丝正高下,啼鸟还断续。
有酒今不同,思君莹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