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城云接始青天,汴水浮春放洛川。
缯巘千峰延璧月,珠帘十里晃灯莲。
五门端阙初元夕,万历宣和第二年。
圣世亲逢叨四近,颁觞连日缀群贤。
斗城云接始青天,汴水浮春放洛川。
缯巘千峰延璧月,珠帘十里晃灯莲。
五门端阙初元夕,万历宣和第二年。
圣世亲逢叨四近,颁觞连日缀群贤。
这首诗描绘了北宋时期元宵节的盛况,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京城的繁华与节日的喜庆。首句“斗城云接始青天”,以“斗城”象征京都,云与天相连,营造出一种辽阔壮丽的景象。接着,“汴水浮春放洛川”,将汴河的春水比喻为流动的春色,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在京城流淌。
“缯巘千峰延璧月,珠帘十里晃灯莲”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氛围。千峰般的山峦映衬着满月,珠帘下灯火辉煌,如同莲花般绽放,既展现了自然美景,也寓意着人间的欢庆与祥和。
“五门端阙初元夕,万历宣和第二年”点明了时间与地点,五门端阙是皇宫的象征,元夕即元宵节,万历宣和则是宋徽宗赵佶的年号,诗句中蕴含了对皇帝的尊敬与对盛世的赞美。
最后,“圣世亲逢叨四近,颁觞连日缀群贤”表达了诗人作为臣子在圣明时代能参与盛会的荣幸与喜悦,同时“颁觞”即赐酒,体现了君主对臣民的恩宠,而“缀群贤”则表明了众多贤士共聚一堂,共享盛宴的场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景象,还融入了对国家繁荣、君主英明以及臣民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昔游净翠园,同赋菊枕诗。
维时灌阳公,初出为监司。
两迁遂持节,风雅照海湄。
从容军政暇,坛坫叠鼓旗。
客并富才俊,主更雄文词。
秋光剪入卷,裒集名诗畸。
苦心极镌刻,谓可千秋垂。
夷氛海上来,倚枕闻惊鼙。
是时菊正花,黄金甲纷披。
秋风一场战,应保危台危。
朱崖地遽弃,百计不得施。
馀生脱虎口,寤寐空相思。
昔为称意花,今作断肠枝。
兵火万卷尽,梨枣灾可知。
蠹篇纵倖存,零落生蛛丝。
安知秋斋中,清芬犹昔时。
寒宵有远梦,相觅应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