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
岭猿相叫啸,潭嶂似空虚。
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
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馀。
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
岭猿相叫啸,潭嶂似空虚。
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
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诗人在黄昏时分独自驾舟至一处荒凉之地。开篇“川暗夕阳尽”,表明太阳已经完全落下,川流变得幽暗,给人一种时间已到日暮的感觉。“孤舟泊岸初”,则是诗人将小船停靠在河岸边,这个“初”字意味着刚刚开始的行为,也强调了诗人行踪的隐秘。
接着,“岭猿相叫啸,潭嶂似空虚”,这里的“岭猿”指的是山林中的猿猴,它们在暮色中互相呼唤,给人一种荒凉孤寂之感。同时,“潭嶂”指的是幽深的水潭和连绵不绝的山峰,这些自然景物在诗人的笔下显得空旷而又神秘。
“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则是诗人躺卧在船上的枕头上熄灭了灯火,只剩下轻敲船舷的声音和远处渔人的歌声。这两句不仅描绘出诗人孤独的夜宿生活,也通过“扣舷”这一细节传达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情绪。
最后,“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馀”,鸡鸣声起,诗人询问身在何方,这里的“人物是秦馀”并非字面意思,而是一种比喻,用来表达诗人对远古人物的向往,或许也是对自己孤独境遇的一种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夜晚声音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超脱,同时也展示了唐代山水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之美。
十年裘马自从容,肝胆中原惜未逢。
倦后蓬蒿寻仲蔚,见来湖海失元龙。
青山半入囊中草,明月长寒匣里锋。
震泽烟波三万顷,酒船诗卷莫辞从。
君不见杏花东风得意时,曲江千枝万枝雪。
争如阿兰若边一株树,独立亭亭媚春月。
欲言不言如有情,欲堕不堕态自生。
轻盈乍怯霓裳舞,阿娜疑惊玉笛声。
清尊绿酎催未已,翻遣穷愁醉中起。
万事玄都观里桃,一身安丰道傍李。
片片飞花点接䍦,墙阴覆井日平西。
酣来一枕江南梦,莫遣流莺恰恰啼。
皎皎素华,骓菼赭之。有怀清流,含沙寔夥。
岂不骈衣,踧如宵裸。皎皎素丝,朱绿移之。
有怀中林,窃毛寔多。岂不再餐,惄如朝饥。
严霜在阳,松柏萎黄。厥材孔臧,厥遘孔戕。
迷离芃芃,于彼高冈。严霜夏骄,松柏焦烧。
厥谥孔乔,厥质孔夭。迷离芃芃,于彼高峣。
谁堂构是恤,谁穴女墙室。
谁嬿婉嘉匹,谁罗网谗疾。谓皇听卑,吞声若噎。
不鹬其巢,风雨飘飖。彼人如之何,谓子哓哓。
鸡鸣永矣,东方未鼌。
任城城南楼突兀,雪花飞后梅花出。
云里朔冰如白虹,东风旦夕来披拂。
金龟换酒忆当年,鼙鼓几曾惊醉眠。
夜郎回望长安日,济水不到峨眉天。
鉴湖鲸月亦安在,但见黄河入沧海。
我来大笑歌阳春,洪波渺渺开龙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