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似罂瓶制以皮,浑仑不虑漏卮遗。
牛羊幸过春艰后,妇子群欣夏挏时。
何必云浆需玉斧,也怜龙种绁金羁。
本来原是其中物,彼此胡然判转移。
形似罂瓶制以皮,浑仑不虑漏卮遗。
牛羊幸过春艰后,妇子群欣夏挏时。
何必云浆需玉斧,也怜龙种绁金羁。
本来原是其中物,彼此胡然判转移。
这首诗描绘了乳筒这一独特的蒙古传统器具,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与文化意义。首句“形似罂瓶制以皮”以比喻手法,将乳筒比作用皮革制成的瓶子,形象地勾勒出其外观特征。接着,“浑仑不虑漏卮遗”则强调了乳筒设计的巧妙,即使在搬运过程中也能保持乳汁不外溢,体现了蒙古民族对生活细节的精心考虑。
“牛羊幸过春艰后,妇子群欣夏挏时”两句,通过季节的变化,描绘了乳筒在不同时间点的使用场景。春季牧场艰难之际,乳筒帮助牧民们安全地收集和运输乳汁;夏季到来,乳汁更加丰富,家庭成员们共同享受着乳制品带来的喜悦。这里不仅展现了乳筒的实用性,也蕴含了对自然与生活的尊重与感恩之情。
“何必云浆需玉斧,也怜龙种绁金羁”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一句“何必云浆需玉斧”意指乳筒无需像玉斧那样珍贵,却能完成同样重要的任务——保存乳汁,强调了乳筒的实用价值。后一句“也怜龙种绁金羁”则可能暗喻乳筒虽非金银之物,但如同龙种一般珍贵,表达了对乳筒及其所承载的文化与生活价值的赞美。
最后,“本来原是其中物,彼此胡然判转移”这两句总结了乳筒与乳汁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两者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也暗示了随着时间、环境等因素的变化,人们对于乳筒的使用方式和理解可能会有所变化,但其核心价值和功能始终不变。整首诗通过对乳筒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蒙古民族的生活智慧和对传统器具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