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约之》
《赠约之》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君胸寒而痞,我齿热以摇。

无方可救药,相值久无憀。

欲寻秦越人,魂逝莫能招。

但当观此身,不实如芭蕉。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èngyuēzhī
sòng / wángānshí

jūnxiōnghánér齿chǐyáo

fāngjiùyàoxiāngzhíjiǔliáo

xúnqínyuèrénhúnshìnéngzhāo

dàndāngguānshēnshíjiāo

注释
君:你。
胸:内心。
寒:冷硬。
痞:病痛。
我:我。
齿:牙齿。
热:焦虑。
摇:颤动。
无方:没有办法。
救药:救治。
相值:相对。
久无憀:长久无聊。
秦越人:扁鹊(古代名医)。
魂逝:灵魂逝去。
莫能招:无法召回。
观:审视。
此身:这副身躯。
不实:空虚。
如:如同。
芭蕉:芭蕉叶。
翻译
你的内心像寒痞般冷硬,我的牙齿因焦虑而颤动。
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救治,长久相对只能感到无聊。
想寻找像扁鹊那样的名医,但灵魂已逝去无法召回。
只能审视这副身躯,空虚如同剥开的芭蕉叶。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表达了对友人健康不佳的关心和无奈。诗中的“君胸寒而痞,我齿热以摇”描绘出朋友身体不适,自己也感到焦虑不安的情形。“无方可救药,相值久无憀”则表现了在当时医疗条件下,对于复杂疾病无法有效治疗的无奈。而“欲寻秦越人,魂逝莫能招”则是诗人借古代求医问药的典故,表达了对传说中能够起死回生的医者——秦越人的渴望,但实际上却难以找到这样的救星。

最后,“但当观此身,不实如芭蕉”则用了芭蕉比喻人体虚弱无常,强调了生命的脆弱和对健康的珍视。王安石通过这首诗展现了自己深厚的情感和对朋友疾病的关切,同时也反映出古代社会中对于疾病治疗困难的普遍情绪。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蕃女怨

画阑明月空倚遍。梦醒秋燕。涩筝弦,羞箧扇。

玉人难见。四围花影带愁来。暮潮回。

(0)

惜余春慢二首·其二

碾瓦成沙,填波架屋,无复昔王亭槛。

疏烟淡抹,小雨微濛,野花向人低糁。

休问枚叔邹生,七发徒存,一书空感。

便雪台赋冷,鸣皋歌歇,尽增凄黯。

还记起、西蜀才人,文园病客,曾也曳裾观览。

淹留未遇,著就雄篇,忽动茂陵追念。

而我来游,自怜零落栖迟,萧然琴剑。

仗东风有力,吹断青衫泪点。

(0)

惜双双令

天外断虹收宿雨。残梦醒、萧郎何处。心折归舟路。

雁沙细认屏山谱。落梧庭院西风度。

愁病在、恹恹微步。自绕黄花暮。淡烟翠人秋衫缕。

(0)

临江仙七首·其六

桂楫银帆移画艇,春塘小泊清槐。

锦堤花印缕金鞋。香含豆蔻,未上九雏钗。

年少儿郎空玉雪,争窥未惬幽怀。

就中倦客久风埃。酒情诗思,犹惹眼波回。

(0)

洛阳春吟·其七

春归必竟归何处,无限春冤都未诉。

欲托流莺问所因,子规又叫不如去。

(0)

招司马君实游夏圃

雨霁景自好,秋深天未寒。

可能乘兴否,夏圃一盘桓。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