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纶池上凤毛稀,漫向朱明启石扉。
雾隐瑶台仙掌接,风传珠树紫鸾飞。
青尊萧瑟迎秋气,彩笔凭陵对落晖。
莫道周南留滞久,受釐今已忆皇闱。
丝纶池上凤毛稀,漫向朱明启石扉。
雾隐瑶台仙掌接,风传珠树紫鸾飞。
青尊萧瑟迎秋气,彩笔凭陵对落晖。
莫道周南留滞久,受釐今已忆皇闱。
此诗《游浮邱呈赵太史》由明代诗人黎民怀所作,描绘了一次游览浮邱山的景象,并以之寄情于赵太史。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与深沉情感。
首联“丝纶池上凤毛稀,漫向朱明启石扉”,开篇即以“丝纶池”和“凤毛稀”营造出一种清幽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暗示了游览之地的不凡。接着“漫向朱明启石扉”一句,通过开启石门的动作,引出了对自然景观的探索,同时也暗含着对知识或真理的追求。
颔联“雾隐瑶台仙掌接,风传珠树紫鸾飞”,进一步展开画面,雾气缭绕中的瑶台与仙掌相接,仿佛仙境再现;而风中传来珠树上的紫鸾飞翔之声,则赋予了自然景象以生命与活力,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妙境界。
颈联“青尊萧瑟迎秋气,彩笔凭陵对落晖”,将视角转向季节的变化,青色的酒樽在秋风中显得格外萧瑟,与落日余晖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尾联“莫道周南留滞久,受釐今已忆皇闱”,以“周南”借指赵太史,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异地,但心系君王(皇闱),不忘国家与职责的情怀。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赵太史的思念与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友情、责任与理想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高远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