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槛菱歌钱远游,断蝉疏雨最宜秋。
思君独夜梦何处,斑竹帘西湘水流。
拂槛菱歌钱远游,断蝉疏雨最宜秋。
思君独夜梦何处,斑竹帘西湘水流。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汤显祖所作的《送客湘中》。诗中描绘了湘江边送别友人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深情。
首句“拂槛菱歌钱远游”,以轻柔的菱歌声起笔,仿佛在为远方的旅人送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次句“断蝉疏雨最宜秋”,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景象,断续的蝉鸣与稀疏的雨水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凄美而又充满诗意的画面。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巧妙地烘托出送别时的季节感和环境氛围。
后两句“思君独夜梦何处,斑竹帘西湘水流”,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在孤独的夜晚,诗人梦见友人身处何方?斑竹帘下的湘江水是否依旧流淌?这一问一答,不仅深化了主题,也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和细腻。斑竹帘西的湘水流,既是地理上的指向,也是情感上的寄托,象征着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离别之苦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在送别友人的场景中,融入了对友情的珍视、对离别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艺术魅力。
近山如城人可住,远山如屏带烟雾。
天际孤舟何处来,云中指点津头树。
客至桃源花正春,回首空嗟相见暮。
苍壁丹厓几万寻,飞鸟回旋不知路。
路逢樵者问山名,山深只为无名故。
中有青莲今古青,时向幽人一披露。
冯生学画举业馀,胸中尘土先扫除。
清秋此幅展向我,请我茅笔纵横书。
南沙风韵杜陵后,随物赋形吾不如。
已成新相知,忽作新别离。
始知别离蚤,更觉相知迟。
程孔暂倾盖,不在多言辞。
高枝有鸣鸟,如进我酒卮。
酒尽子当去,依稀各天涯。
豫章古水国,其下蟠妖螭。
请出匣中剑,一一剸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