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如学禅,心悟笔自到。
若非贤达人,安能字画妙。
鸟迹不必传,篆籀亦异好。
草圣实奇伟,变化不可料。
张颠号神特,酒酣一脱帽。
要识善用心,乃知皆同调。
近世有钟离,笔力绝能绍。
不必卫夫人,自是过逸少。
浩如观波澜,划见鲸尾掉。
宛转或游龙,突兀忽峰峭。
精逸一何有,信是得其奥。
岂但挥端毫,亦足见风操。
学书如学禅,心悟笔自到。
若非贤达人,安能字画妙。
鸟迹不必传,篆籀亦异好。
草圣实奇伟,变化不可料。
张颠号神特,酒酣一脱帽。
要识善用心,乃知皆同调。
近世有钟离,笔力绝能绍。
不必卫夫人,自是过逸少。
浩如观波澜,划见鲸尾掉。
宛转或游龙,突兀忽峰峭。
精逸一何有,信是得其奥。
岂但挥端毫,亦足见风操。
此诗《钟离中散草书》由宋代诗人周行己所作,以“学书如学禅”开篇,巧妙地将书法与禅学相联系,揭示了书法艺术的深邃与高妙。诗中以“心悟笔自到”强调了书法创作中的心灵感悟与笔墨表达的内在联系,指出只有心性通达、领悟深刻之人方能写出妙笔生花的字画。
接着,诗人列举了多种书法风格,如鸟迹、篆籀、草圣,并特别提到了张颠的狂草,通过“酒酣一脱帽”的形象描绘,展现了书法艺术中激情与个性的释放。诗人进一步阐述了书法的精髓在于用心,认为真正的书法大家都是在追求相同的艺术境界。
后半部分,诗人赞扬了近世的书法家钟离中散,称其笔力非凡,能够继承并发扬光大前人的艺术精神,不需依赖卫夫人的教导,已超越王羲之这样的大师。诗人以“浩如观波澜”、“宛转或游龙”等比喻,生动描绘了钟离中散草书的气势与美感,以及其中蕴含的深邃意境和独特风格。
最后,诗人总结道,书法的魅力不仅体现在挥毫泼墨的动作上,更体现在书法家的风骨与操守之中,真正的书法艺术是心灵与技巧的完美结合,是艺术家个性与情感的自然流露。这首诗不仅赞美了钟离中散的草书艺术,也深刻揭示了书法作为一门艺术的独特魅力及其背后的精神内涵。
黄花近也,叹年年、病卧茂陵秋雨。
杯酒西风身世感,对此茫茫谁语。
十口鸡豚,一官牛马,家国终何补。
江关摇落,庾郎新赋枯树。
眼见下噀田荒,瀼西屋破,百事都非故。
衣食一身犹未辨,何况文章千古。
种梦东坡,煮葵西庵,生计冯商取。
云门笑指,此中大有佳处。
苍然片月飞来,酒波都向青天卷。
举杯一笑,东南如此,且听箫管。
七百年前,黄楼吹笛,风流未远。
看万荷香里,鱼龙跌宕,似睥睨、江山宴。
千载猿愁鹤怨,把湖波、倾来重浣。
红裙乌帽,古今多少,星飞云乱。
海样秋光,不判一醉,流年潜换。
待明朝、散了皂靴,双脚又黄埃满。
笑指天边月。曾照人、几回欢聚,几番离别。
依旧清辉池亭满,望处凉生毛发。
怎奈向、閒愁未歇。
忆得去年相伴久,爱窥帘、一点长孤洁。
满地碎,铺香雪。今年对月情怀切。
怕匆匆、风狂雨横,易伤圆缺。
谁解南飞乌鹊意,绕树悲鸣凄咽。
早搅断、愁肠千结。
行见盈盈三五夜,又桃华、两地成虚设。
尽此际,叹清绝。
璇闺一夜。西风紧,生把琼枝吹折。
妆楼镇日锁葳蕤,怅人天轻别。
问何事、情缘空结,三山旧恨凭谁说。
难得嫁才人,又蓦地、香冷珠襦,佩捐金玦。
回忆素手调羹,文窗拈线,德容真个双绝。
柔姿况得少君怜,奈圆晖易缺。
有娇女秦箫吹彻,门楣差慰啼鹃咽。
只六如、孤亭畔,经卷药炉,老泪凄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