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山欲相访,马首已之东。
常日对衿佩,此行如燕鸿。
将归逢所与,有约竟成空。
若到斋中日,为予传主翁。
镜山欲相访,马首已之东。
常日对衿佩,此行如燕鸿。
将归逢所与,有约竟成空。
若到斋中日,为予传主翁。
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展开这首诗,通过镜山与马首之间的动态描写,传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镜山欲相访,马首已之东"一句,以景设情,表明诗人本想与朋友在镜山相会,但现实中的马儿却已经向东而去,这里的“东”字暗示着距离和别离。
接着的"常日对衿佩,此行如燕鸿"则进一步描绘了内心的情感变化。在平时,诗人与友人共同赏析古籍(对衿佩),但此次出行却如同燕子一般孤单无伴,这里的“燕”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将归逢所与,有约竟成空"一句,透露出一种遗憾的情绪。原本有一个约定或计划,但最终都化为乌有,只留下无尽的怅惘。这不仅是对现实情况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
最后的"若到斋中日,为予传主翁"则是诗人的一个愿望,希望在某个静谧的时刻(斋中日),能够有人将这份思念转达给远方的朋友(主翁)。这里的“为予”表明了诗人自我情感的强烈体验,而“传主翁”则是对友情深厚的情感寄托。
整首诗通过镜山、马首、衿佩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既有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也有对未能实现的约定和计划的无奈与惆怅。
我来罗浮访仙迹,数不尽罗浮峰四百。
黄龙巀嵲洞最幽,两水夹山山路僻。
攀萝直上登云梯,探入松林洞门辟。
流杯池水声潺潺,玉龙飞走春潮白。
七星坛畔逢赤松,邀入龙宫蹊径碧。
笑傲烟霞生隐心,红尘不到烦襟释。
何事将金别买山,此处岩栖即安宅。
不愿宦游拖长绅,愿从罗浮山下为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