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赶定东君去。知与花何处。阳春但更买花栽。
留住蜂儿蝶子、等君来。翠轻绿嫩庭阴好。
醉便眠芳草。春波如酒不曾空。
谁见东堂日日、自春风。
百花赶定东君去。知与花何处。阳春但更买花栽。
留住蜂儿蝶子、等君来。翠轻绿嫩庭阴好。
醉便眠芳草。春波如酒不曾空。
谁见东堂日日、自春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毛滂的《虞美人(其二)》,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色的抒情小品,通过对花卉生长变化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百花赶定东君去。知与花何处。” 这两句是诗歌的开篇,从一个宏大的画面出发,描写春天到来时万物复苏的情景。“百花”指代所有的花卉,“东君”即春神,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这里诗人用“赶定”一词形容春风催促花朵绽放的急切情状,同时也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一种无力感。
“阳春但更买花栽。留住蜂儿蝶子、等君来。” 这两句则从宏观转向微观,诗人提出在阳春之际,再次购置花卉栽培的行为,是为了留住那些蜂儿蝶子,让它们与自己一同期待东君(春天)的到来。这里透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命活力的赞美。
“翠轻绿嫩庭阴好。” 这句描绘了庭院中花草初生的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给人以生动美好的感觉。诗中的“翠”字形容的是树木的新叶,“轻”、“绿”、“嫩”共同刻画出植物生长时的柔和与细腻。
“醉便眠芳草。” 这句表达了在这样美好环境中,诗人愿意沉浸于大自然之中,即使是醉酒,也宁愿在芳草间入睡,享受这份宁静与安详。
“春波如酒不曾空。” “春波”指的是春天的水波,这里的比喻意味着春日悠长,宛若美酒,不仅令人沉醉,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寄托。这里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谁见东堂日日、自春风。” 最后两句则转向一个具体的空间——东堂,诗人在问谁能看到东堂中日复一日的景象,以及那份属于春天的轻柔气息。这也暗示着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