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林复大壑,天与硕人居。
考涧心无闷,枕流意亦舒。
松阴真是盖,鹤迹自成书。
却笑东门饯,人人识二疏。
长林复大壑,天与硕人居。
考涧心无闷,枕流意亦舒。
松阴真是盖,鹤迹自成书。
却笑东门饯,人人识二疏。
此诗描绘了一幅隐士生活的宁静画卷。首句“长林复大壑,天与硕人居”,以“长林”和“大壑”为背景,衬托出隐士的高大形象,仿佛自然界的壮丽景色都为这位智者所拥有。接着,“考涧心无闷,枕流意亦舒”,进一步展现了隐士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无论是面对山涧还是溪流,都能从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松阴真是盖,鹤迹自成书”,松树的阴凉如同天然的遮蔽,而鹤的足迹则在地面上留下了诗意的痕迹,象征着隐士生活中的自然和谐与精神追求。最后,“却笑东门饯,人人识二疏”,以反讽的手法,表达了对世俗官场的不屑,以及对真正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通过这句,诗人巧妙地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理想与现实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隐士生活的独特魅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官场的虚伪与束缚进行了批判,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反思。
有美吾乡彦,丰姿冰雪涵。
鸿文归藻鉴,高誉动华簪。
题驾方齐右,分符遂粤南。
朋侪分祖席,徒御拥征骖。
騄駬初当道,青萍已拂镡。
寒云凝楚峡,春树满湘潭。
执辔登岩曲,褰帷转石龛。
乱山遥入桂,巨海渺连儋。
万井依蛮市,孤城倚瘴岚。
汉仪应共仰,蛮俗自徐谙。
设匦求新政,还珠异昔贪。
槟榔非足嗜,鱼脍亦忘甘。
户集民无讼,庭閒吏罢参。
清时将注用,玄发未为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