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城中募兵有感·其一》
《闻城中募兵有感·其一》全文
宋 / 项安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调发年多籍半空,虎符招补至闽中。

庄农戎服来操戟,太守儒装学拍弓。

去日初辞乡树绿,到时愁见戍旗红。

募金莫作缠头费,留制衣袍禦北风。

(0)
注释
调发:调动派遣。
籍:户籍。
半空:几乎空无。
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
闽中:福建省。
庄农:农民。
戎服:军服。
操戟:手持长戟。
儒装:文士服装。
拍弓:学习射箭。
去日:离开的日子。
乡树绿:家乡的绿色树木。
戍旗红:戍守的红色旗帜。
募金:募集来的金钱。
缠头费:赏赐或贿赂。
制衣袍:制作衣物。
禦北风:抵御北方的寒冷。
翻译
服役多年,户籍几乎空无,被调派到福建补充军队。
农民穿着军服手持长戟,太守身着文士服装学习射箭。
离开家乡那天,树木正绿,抵达时却见戍旗飘红,心中充满忧愁。
募集来的金钱不要作为赏赐之用,应留下制作衣物以抵御北方的寒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于战争与和平生活之间矛盾的心情。"调发年多籍半空"一句,透露出兵役频繁,民生凋敝的现实;"虎符招补至闽中"则显示了中央对地方军事力量的控制与补充。

接下来的两句"庄农戎服来操戟,太守儒装学拍弓"描绘了一幅士兵由平民转变而成的景象,以及官员们学习军事以应对战乱的情形。这表明了战争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

"去日初辞乡树绿,到时愁见戍旗红"则是诗人对于离开家园与再次见到军营景象之间情感的转变。这里"绿"与"红"形成鲜明对比,"绿"代表和平安宁,"红"则带有战争、血腥的色彩。

最后两句"募金莫作缠头费,留制衣袍禦北风"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乱中的无谓消费以及物资浪费的不满,同时也反映出生活在战乱中的人们不得不适应严酷环境的情形。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平与战争的景象,以及士兵与民众之间关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战争带来的破坏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怀念。

作者介绍

项安世
朝代:宋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猜你喜欢

大江东去.癸巳暮冬小雪家集作

山堂晚色,满疏篱寒雀,烟横高树。

小雪轻盈如解舞,故故穿帘入户。

扫地烧香,团栾一笑,不道因风絮。

冰凘生砚,问谁先得佳句。

有梦不到长安,此心安稳,只有归耕去。

试问雪溪无恙否,十里淇园佳处。

修竹林边,寒梅树底,准拟全家住。

柴门新月,小桥谁扫归路。

(0)

听雨亭

我行台雁之中途,一年两憩安公庐。

不知昔人去此远,但见水石清而虚。

向来颇读有则语,悬水潇潇日夜举。

道人似欲暗投明,故立此亭名听雨。

客如镜清老更痴,入流截流谁得知。

愿公竹扉且常启,我或发兴来无时。

(0)

自叹二首·其二

怡颜今得盼庭柯,黄鸟啼边绿荫多。

回叹此生肝肺涸,只因雕篆损天和。

(0)

鹿

群处空山中,迹在深松下。

周穆得同狼,秦人指为马。

惊顾远世网,脱质去田野。

谁思充腶脩,自是无全者。

(0)

寄题徐都官新居假山

太湖万穴古山骨,人结峰岚势不孤。

苔径三层平木末,河流一道接墙隅。

已知谷口多花药,祇欠林间落狖鼯。

谁侍巾鞲此游乐,里中遗老肯相呼。

(0)

白鹭

说与门前白鹭群,也宜从此断知闻。

诸公有意除钩党,甲乙推求恐到君。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王播 范泰 林外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沈传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