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影高低云掩映,松阴缭绕步徘徊。
从今莫厌簪裾累,不是乘轺不得来。
殿影高低云掩映,松阴缭绕步徘徊。
从今莫厌簪裾累,不是乘轺不得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中景象。"殿影高低云掩映",开篇即以雄伟的殿阁为背景,其影子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营造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氛围。"松阴缭绕步徘徊"则是诗人在这宁静环境中的漫步情形,松树的阴凉和缭绕不仅为诗人提供了庇护,也让他的心境得以沉淀。
接下来的两句"从今莫厌簪裾累,不是乘轺不得来",诗人似乎在提醒自己或者他人,从现在开始不要嫌弃那些繁复的装饰或仪式,因为只有通过这些形式,才能真正到达某个地方。"不是乘轺不得来"则更深化了这一点,轺是古代的一种车辆,这里用来比喻一种特殊的方式或手段,如果没有这些特殊的手段,就无法达到目的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为装饰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对于形式与实质关系的思考。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某些特别时刻或者场合的尊重与期待。在唐末宋初的社会背景下,这样的情感抒发可能与当时的文化、宗教或者政治氛围有关联。
香山广文石娥啸,学究谈禅穷典要。
斋珠缀领作朝珠,古调希声成别调。
麟经领荐是何年,走马金台正英妙。
抟风奋起北溟鹏,开笼放出新罗鹞。
蹉跎几度上公车,抱玉还山赋遂初。
谢公久注苍生望,陶令先回白社车。
寻师亲入圆通室,契道参同教外书。
虚空打破作明镜,窠臼掀翻擎智珠。
智珠系在儒巾角,抛却簿书徇木铎。
手握金篦入铁城,净刷嚣尘归澹薄。
苜蓿盘中谁送钱,棂星门外堪罗雀。
诸生屏迹萧生来,说有谈无差不恶。
先生本是佛仙儒,萧生自号古之愚。
师资针芥良不偶,问奇载酒徒区区。
山僧近住鹅潭上,钓得锦江双鲤鱼。
静山冷署见宾主,烟雨空林念索居。
索居室迩人不远,出岫云心自舒卷。
断科使者一纸书,撮合神交来早晚。
三生石上一相寻,半月扁舟频往返。
坐消暑气散尘襟,又赋西征趋棘院。
漫说閒官閒似僧,捧檄驱车去不停。
才经五里又千里,行过山程更水程。
临岐欲赠难为赠,一抱无弦弹月明。
曲终我亦还山去,云水茫茫空复情。
《送石广文赴西粤分考》【明·成鹫】香山广文石娥啸,学究谈禅穷典要。斋珠缀领作朝珠,古调希声成别调。麟经领荐是何年,走马金台正英妙。抟风奋起北溟鹏,开笼放出新罗鹞。蹉跎几度上公车,抱玉还山赋遂初。谢公久注苍生望,陶令先回白社车。寻师亲入圆通室,契道参同教外书。虚空打破作明镜,窠臼掀翻擎智珠。智珠系在儒巾角,抛却簿书徇木铎。手握金篦入铁城,净刷嚣尘归澹薄。苜蓿盘中谁送钱,棂星门外堪罗雀。诸生屏迹萧生来,说有谈无差不恶。先生本是佛仙儒,萧生自号古之愚。师资针芥良不偶,问奇载酒徒区区。山僧近住鹅潭上,钓得锦江双鲤鱼。静山冷署见宾主,烟雨空林念索居。索居室迩人不远,出岫云心自舒卷。断科使者一纸书,撮合神交来早晚。三生石上一相寻,半月扁舟频往返。坐消暑气散尘襟,又赋西征趋棘院。漫说閒官閒似僧,捧檄驱车去不停。才经五里又千里,行过山程更水程。临岐欲赠难为赠,一抱无弦弹月明。曲终我亦还山去,云水茫茫空复情。
https://shici.929r.com/shici/CEv6LdR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