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子草书人不及,洞庭叶落秋风急。
上林花开春露湿,花枝濛濛向水垂。
见君数行之洒落,石上之松松下鹤。
若把君书比仲将,不知谁在凌云阁。
萧子草书人不及,洞庭叶落秋风急。
上林花开春露湿,花枝濛濛向水垂。
见君数行之洒落,石上之松松下鹤。
若把君书比仲将,不知谁在凌云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景,同时也融入了对友人书法艺术的赞美。开篇“萧子草书人不及,洞庭叶落秋风急”两句,通过设定萧子水边的草书和洞庭湖上秋叶纷飞、秋风呼啸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情绪。紧接着“上林花开春露湿,花枝濛濛向水垂”两句,则转换为春日花开、露珠点滴的生机勃勃之景,花枝低垂,仿佛在向着清澈的流水倾诉。
诗人随后通过“见君数行之洒落,石上之松松下鹤”两句,将自然景观与友人的书法艺术相结合。这里的“数行之洒落”指的是书法中的飘逸洒脱,而“石上之松松下鹤”则是对友人笔力雄健、风格高远的形象描绘,鹤在松下栖息,象征着清雅脱俗。
结尾两句“若把君书比仲将,不知谁在凌云阁”中,“仲将”通常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名将赵子龙,他以勇猛闻名于世。诗人通过这种比较,表达了对友人书法技艺的极高评价,认为即便是像赵云这样的英雄人物,在书法艺术上也未必能与友人相比。而“不知谁在凌云阁”则是在强调,无论是哪位高手,都难以超越友人的书法境界,如同凌驾于云端之上的存在,显得既遥不可及又神秘莫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书法艺术的赞颂,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友人技艺的深刻欣赏,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自身的文化素养与审美情趣。
山馆凉生面面风,何分宾主此情同。
故人海内今余几,往事樽前话不穷。
各有姓名留荐牍,尽多酬唱入诗筒。
衰迟倍切齐年谊,气类相关在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