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抱一寺,深窈绝尘迹。
秋桂初著花,引入游山屐。
妙香散诸天,凉飙响林樾。
迤逦度前岭,谷邃径逾窄。
一亭当寺门,四顾但松柏。
日色冷不光,万树并一碧。
小憩籁俱静,前行境尤寂。
缅怀伏虎师,于此昔栖宅。
法雨清泉飞,松巅高阁辟。
试登古刹顶,已据群峰脊。
山深秋气肃,地蓊云阴积。
凭阑一以眺,苍然澹心魄。
潺潺溪自流,黯黯日将夕。
扶藜独下山,又作尘中客。
群山抱一寺,深窈绝尘迹。
秋桂初著花,引入游山屐。
妙香散诸天,凉飙响林樾。
迤逦度前岭,谷邃径逾窄。
一亭当寺门,四顾但松柏。
日色冷不光,万树并一碧。
小憩籁俱静,前行境尤寂。
缅怀伏虎师,于此昔栖宅。
法雨清泉飞,松巅高阁辟。
试登古刹顶,已据群峰脊。
山深秋气肃,地蓊云阴积。
凭阑一以眺,苍然澹心魄。
潺潺溪自流,黯黯日将夕。
扶藜独下山,又作尘中客。
这首清代诗人张洵的《游理安寺》描绘了一次宁静而深沉的山行体验。首联“群山抱一寺,深窈绝尘迹”展现了寺庙隐匿于崇山峻岭之中,远离世俗喧嚣的景象。接下来的诗句通过“秋桂初著花,引入游山屐”和“妙香散诸天,凉飙响林樾”,描绘了秋天桂花盛开,香气四溢,微风穿过树林带来清凉,引导诗人踏上游山之路。
诗人行进中,环境愈发幽深,“谷邃径逾窄”、“一亭当寺门,四顾但松柏”,描绘了山谷幽深、小径曲折以及周围环境的寂静与苍翠。在理安寺内,诗人感受到“日色冷不光,万树并一碧”的清冷与宁静,仿佛时间都为之凝滞。
“缅怀伏虎师,于此昔栖宅”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暗示了寺庙的历史底蕴。随后,诗人登临古刹,视野开阔,“山深秋气肃,地蓊云阴积”,进一步感受自然的壮丽与深沉。在黄昏时分,“潺潺溪自流,黯黯日将夕”,诗人独自下山,再次回归尘世,心境淡然。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理安寺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氛围,以及诗人内心的感悟,展现出清幽宁静的禅意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