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渤读书处,乃在栖贤谷。
何年作招提,来寻惬幽独。
僧舍如蜂房,高下傅山麓。
云来汉阳峰,时就檐下宿。
古寺无所有,修竹间乔木。
野衲喜客来,欣然设茗粥。
便欲置草堂,岩栖于此卜。
李渤读书处,乃在栖贤谷。
何年作招提,来寻惬幽独。
僧舍如蜂房,高下傅山麓。
云来汉阳峰,时就檐下宿。
古寺无所有,修竹间乔木。
野衲喜客来,欣然设茗粥。
便欲置草堂,岩栖于此卜。
这首诗描绘的是王士祯游历栖贤寺的经历,他被李渤读书的遗迹所吸引,来到了这个位于栖贤谷的古寺。诗人赞叹寺庙选址之幽静,僧舍密集而依山傍水,仿佛蜂巢般错落有致。云雾缭绕的汉阳峰与寺宇相映成趣,不时投下阴影,使得檐下成为宁静的休憩之地。
古寺内虽然简朴,只有修竹和高大的乔木相伴,却显得自然和谐。野僧对客人的到来感到欣喜,热情地准备了茶粥招待。诗人在此情境中产生了归隐之心,萌生了在此筑草堂,长久栖居的念头。整体上,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触,展现了栖贤寺的宁静与禅意,以及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