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水日悠悠,虚亭压水头。
棹歌喧极浦,峰翠漾中流。
每夜偏多月,长天只似秋。
更添幽事并,系柳木兰舟。
浯水日悠悠,虚亭压水头。
棹歌喧极浦,峰翠漾中流。
每夜偏多月,长天只似秋。
更添幽事并,系柳木兰舟。
这首明代诗人王慎中的《题徐氏溪亭四首(其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的前两句“浯水日悠悠,虚亭压水头”,以悠长的浯水和静立的虚亭为背景,展现出溪亭的孤独与静谧。"悠悠"一词传达出水流的绵延不绝,"虚亭压水头"则暗示了亭子坐落在水边的低处,仿佛融入了自然之中。
接下来的两句“棹歌喧极浦,峰翠漾中流”通过描绘渔歌在远处的水边响起,以及两岸青翠山峰倒映在水中,增添了动态与生机。"喧极浦"与"漾中流"形成对比,一静一动,动静结合,富有画面感。
后半部分,“每夜偏多月,长天只似秋”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月亮格外明亮,天空广阔如秋,给人以空旷深远之感。最后一句“更添幽事并,系柳木兰舟”则是点睛之笔,将溪亭的幽雅与诗人乘舟的闲适生活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溪亭周围的自然景色,以及诗人在此处感受到的宁静与闲适,展现了明代文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独特情感。
问春风蝶化,夜雨鹃啼,魂去何之?最薄才人命!
甚吹花题叶,便送生涯。
青衫我亦憔悴,汐社共栖迟。
数往日欢场,琴歌酒赋,总惹相思。
相思了无益,料三生石上,再见难期。
十载题襟句,拟西窗剪烛,亲写乌丝。
空名料理身后,此计未为痴。
但天上人间,鸡林传遍,君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