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庭临璧沼,多士侍金闺。
英宰文儒叶,明君日月齐。
集贤光首拜,改殿发新题。
早夏初移律,馀花尚拂溪。
壶觞接云上,经术引关西。
圣德鸿名远,将陪玉检泥。
广庭临璧沼,多士侍金闺。
英宰文儒叶,明君日月齐。
集贤光首拜,改殿发新题。
早夏初移律,馀花尚拂溪。
壶觞接云上,经术引关西。
圣德鸿名远,将陪玉检泥。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场景,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华丽,反映了当时宫廷文化生活的繁荣和文人学士的地位。开篇“广庭临璧沼,多士侍金闺”两句,设定了宴会的宏大背景,广阔的庭院旁边有镜面般平静的水面,许多士人汇聚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中。接下来的“英宰文儒叶,明君日月齐”两句,则突出了主宾之间的和谐与尊贵的地位,英俊的宰相与饱学之士如同树叶一般繁盛,而明君则如同日月般光辉灿烂,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集贤光首拜,改殿发新题”两句,展示了文人学士在宴会中的活跃状态,他们聚集一堂,向圣明君主表示敬意,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才华,能够即席赋诗。紧接着的“早夏初移律,馀花尚拂溪”两句,则转换了氛围,描绘了一幅早夏景象,法律制度(律)已经更新,而山间的小溪边,还有花瓣轻拂。
最后,“壶觞接云上,经术引关西。圣德鸿名远,将陪玉检泥”四句,诗人通过对宴会中饮食、学问交流的描绘,以及对“圣德”的赞颂,表达了对于君主崇高德行和美好声名无限推崇之情。同时,"将陪玉检泥"一句,也暗示了诗人愿意追随君主,共同探讨学问。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才华,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皇权的颂扬之情。
我不是西山民,采薇不粟哀亡殷。
又不是周戍卒,采薇禦边踏霏雪。
年荒良田三尺尘,甑悬锉冷儿号嗔。
长镵短锥采薇去,东家西家相为群。
霜严磴滑山路峭,月落鼯啼山鬼啸。
晓翻石罅得丛根,共恨土枯根亦瘦。
寸根入手如寸金,舂烹作饼碎劳薪。
盐空菽尽味惨恶,空忆饭甑曾炊银。
人言食薇无谷气,五日十日终亦毙。
今宵妻孥暂充腹,谁料后来死何地。
我死愿随行雨仙,遍倾大瓢作丰年。
薇根满山人不食,天下米斗皆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