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饯梅提刑》
《饯梅提刑》全文
宋 / 刘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梅花山下送先生,持节西江衣锦荣。

国步正巇须砥柱,边尘方涨待澄清。

来时野草知春暖,去路山禽语日晴。

不怕风寒今满地,摩挲浯石记勋名。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iànméixíng
sòng / liú

méihuāshānxiàsòngxiānshēngchíjié西jiānghuáróng

guózhèngzhùbiānchénfāngzhǎngdàichéngqīng

láishícǎozhīchūnnuǎnshānqínqíng

fēnghánjīnmǎnshíxūnmíng

翻译
在梅花山下为先生送别,他带着使命前往西江,衣锦还乡荣耀无比。
国家正处于危难之际,急需像他这样的栋梁之材作为中流砥柱;边境战事正紧,期待他能带来和平与安宁。
当他初来时,田野间的野草感知到春天的温暖;离开的路上,山鸟的歌声预示着每日的晴朗。
尽管风寒刺骨,但他无所畏惧,如今他的功绩遍布大地;抚摸着浯石,铭记他的丰功伟绩。
注释
持节:拿着符节,象征着使命和权力。
衣锦荣:穿着华丽的衣服,象征荣耀归乡。
国步正巇:国家步履维艰,比喻国家处于困难时期。
砥柱:比喻支撑危局的重要人物。
摩挲:抚摸,动作表示对事物的留念或敬意。
浯石:可能指代有刻字的石头,用来纪念事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黻的作品,名为《饯梅提刑》。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梅花盛开的山下为即将离去的朋友送行。诗中的“持节西江衣锦荣”表明被送别之人身份尊贵,而“国步正巇须砥柱”则透露出国家多事、边疆需要稳固的时局。同时,“边尘方涨待澄清”也隐含着对未来和平的渴望。

诗人的情感随着自然景物的描绘而展开,春天的温暖从“来时野草知春暖”中可以感受到,而“去路山禽语日晴”则是对友人离别时光景的描写。最后,“不怕风寒今满地,摩挲浯石记勋名”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鼓励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友情和未来美好的期待,展现了诗人的深厚情感和高尚的思想品格。

作者介绍
刘黻

刘黻
朝代:宋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猜你喜欢

嘲龚彦和

衣领从教虱子缘,夜深拜得席儿穿。

道乡活计君知否,饥即须餐困即眠。

(0)

所学吟

人之所学,本学人事。人事不修,无学何异。

(0)

去事吟

君子去事,民有馀祥。小人去事,民有馀殃。

(0)

逭热和瘿公敷庵

暑雨方晴潦已深,骄阳忽放世难任。

树阴当屋不齐瓦,蝉噪无风欲杀金。

秋伏人言如虎渴,井寒吾意与泥沉。

城南晚有寻幽地,只为贪凉一动心。

(0)

梦中吟

梦中说梦犹能忆,梦觉梦中还又隔。

今日恩光空喜欢,当年意爱难寻觅。

水成流处岂无声,花到谢时安有色。

过此相逢陌路人,都如元来曾相识。

(0)

首尾吟·其一二三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自诧时。

事少事多都在己,人忧人喜更由谁。

壶中日月明长在,洞里乾坤春不归。

谁道光阴如过隙,尧夫非是爱吟诗。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龚自珍 韩愈 王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