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还闻有子云,为耽寂寞卧江滨。
门前即是寻山路,座上偏多载酒人。
禄位已非执戟贱,文章真与太玄邻。
欲比侯芭应自笑,不知何日望清尘。
后世还闻有子云,为耽寂寞卧江滨。
门前即是寻山路,座上偏多载酒人。
禄位已非执戟贱,文章真与太玄邻。
欲比侯芭应自笑,不知何日望清尘。
此诗描绘了一位名为顾东桥的侍郎,其生活充满了文人雅士的风范。诗人通过“后世还闻有子云”一句,将顾东桥与西汉著名文学家扬雄相提并论,暗示其在文学上的造诣和影响。接着,“为耽寂寞卧江滨”则形象地展现了顾东桥隐逸的生活态度,他选择远离尘嚣,独处江畔,享受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门前即是寻山路”,说明顾东桥的居所周围环境优美,易于访客前来,体现了他的社交圈虽小而质高。“座上偏多载酒人”则进一步描绘了他好客且乐于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的情景,饮酒谈诗,共享雅趣。
“禄位已非执戟贱”一句,既表达了对顾东桥过去职位的肯定,也暗含对其放弃高官厚禄、追求精神自由的赞赏。“文章真与太玄邻”则高度评价了他的文学成就,将其作品与深奥的哲学著作《太玄》相提并论,显示了他对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最后,“欲比侯芭应自笑,不知何日望清尘”两句,以侯芭(西汉文学家)为例,表达了对顾东桥的谦逊态度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希望顾东桥能像侯芭一样,保持谦虚的心态,同时期待着有一天能见到顾东桥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成就如清尘般流传后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顾东桥生活的描绘和对他文学成就的赞誉,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精神自由、重视文学修养的生活理想和价值取向。
伊谁斧凿,此玲珑岩岫。至巧先天化工手。
又不知何地,夜壑深藏,今留待、白发诗人携走。
向宣和废苑,睥睨高株,欲转愁回万千首。
期出处与君偕,立则参前,卷密可怀之襟袖。
尚未敢、云能此私从,怕雷雨冥冥,六丁来取。
初心奉道,望功高、仙举超腾碧落。
岁久年深心反复,不觉情迷萦缚。
伏虎铜绳,降龙铁索,系住踏云脚。
难为出路,永沉千丈寥壑。
临危受苦推谁,请无决断,悔恨当初错。
意欲修真名利恼,酒色财气俱著。
家计不成,修行退堕,至死无捞摸。
劝君省悟,免烦两下担阁。
渺渺霜程,问南飞倦翮,因谁憔悴。
万里断云,殷勤寄将残字。
应知顾影西风,梦故国、春花销绮。
怜伊剩、天涯爪雪,鹓鸾还忌。惆怅望烟际。
尽江湖遍历,荒凉如此。叫侣唤群,一样稻粱心瘁。
愁看水涸沙昏,只似雪、芦花衔起。凄异。
岭梅寒、暗思归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