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径旁临招隐溪,子真池馆叩林扉。
拿舟雪夜多乘兴,步屧春风每醉归。
居舍相望一牛吼,官途常作二凫飞。
试寻邀月持杯地,共觉劳生四十非。
三径旁临招隐溪,子真池馆叩林扉。
拿舟雪夜多乘兴,步屧春风每醉归。
居舍相望一牛吼,官途常作二凫飞。
试寻邀月持杯地,共觉劳生四十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蒋子有道在吴下共同游历的情景,充满了自然美景与友情的温馨。首联“三径旁临招隐溪,子真池馆叩林扉”以隐逸为主题,将友人的居所比作东汉隐士严子陵的池馆,暗示了二人追求的闲适生活和对自然的亲近。颔联“拿舟雪夜多乘兴,步屧春风每醉归”则通过具体的活动场景,展现了两人在雪夜泛舟、春日漫步时的兴致勃勃,以及他们享受自然、沉浸于友情之中的愉悦心情。颈联“居舍相望一牛吼,官途常作二凫飞”运用对比手法,将日常生活的宁静与官场的忙碌进行对比,强调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尾联“试寻邀月持杯地,共觉劳生四十非”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在月下饮酒、畅谈的渴望,同时也反思了人生的劳碌与短暂,流露出对友情和自然生活的珍视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富有画面感,展现了宋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观山如观画,入眼诗辄进。
厌则收卷之,去留情不吝。
老境喜平夷,落纸风雨迅。
谁能肝贤愁,虚名媒疾疢。
属闻殷国师,已发吴越轫。
破竹擒诸偷,长缨收犯顺。
官军将解严,胸怀俱朗润。
小雁读我诗,出语亦遒峻。
流霞暾槁颜,如彼潮有信。
但愿吉语闻,称觞兀斑鬓。
衡山道士熊豹姿,夜过刘生逢说诗。
止于座隅初莫识,口不能言心自知。
坐中清逸校书郎,新有诗声谁过之。
岂知老子殊不浅,可但逐鬼囚蛟螭。
须臾指鼎出佳句,脱略凡韵生新奇。
二生得句不敢吐,鸣声强作秋虫悲。
愯如窘兔避鹰隼,懔如败将收旌旗。
借问舐笔摹者谁,定是盘礴真画师。
退之斯文有妙处,丹青写尽初无遗。
弥明学道如不死,应在衡山深处栖。
端能过我挑诗敌,与君周旋吾敢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