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聊复问诸涂,东指宣城百里馀。
水外山屏供步障,道傍蛙吹接行车。
青归柳色浮烟里,红入花光过雨初。
春意似同人意好,此行那患食无鱼。
马头聊复问诸涂,东指宣城百里馀。
水外山屏供步障,道傍蛙吹接行车。
青归柳色浮烟里,红入花光过雨初。
春意似同人意好,此行那患食无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郊游图景,诗人以鲜活的笔触捕捉自然之美,同时流露出对生活的一种淡然和自在的心境。
"马头聊复问诸涂,东指宣城百里馀。" 开篇即设定了一个远行的场景,诗人骑着马,在马头上与人交谈,或许是在询问前行的道路。东指向宣城方向,眼前是一片广阔的景致,既有实地的探索,也蕴含着对未知的期待。
"水外山屏供步障,道傍蛙声接行车。"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环境中的和谐共存。一方面,水边的山峦成为徒步者前进的障碍;另一方面,小径旁的蛙鸣与行人并行,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
"青归柳色浮烟里,红入花光过雨初。" 这两句则捕捉了春天特有的景象。柳絮随风飘扬,与青色的烟雾交织在一起;鲜红的花朵在细雨过后的阳光中更加明艳,色彩鲜亮。
"春意似同人意好,此行那患食无鱼。"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心境。春天万物复苏,与人的喜悦相得益彰;而诗人在这次出行中,也没有因为餐食不足而感到不安,似乎已经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淡定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在春日游历中的愉悦与自适其性。
仙人驾飞骑,朝会白云衢。
老骥不伏乘,清唳彻九虚。
野田篁竹底,毰毸伴鸡凫。
时因长风起,犹欲试南图。
钱君佳少年,濯濯春月柳。
开谈屡逼人,落笔若挥帚。
凫雁菰蒲中,英材颇时有。
同声倾夙期,异姓接婚友。
冷官国北门,会面始八九。
时时过薄饭,卯坐常至酉。
今日得休沐,方醺步兵酒。
闻子车马南,欲饯辄掣肘。
温风媚行色,绿净无尘垢。
鱼轩迎少妇,能献二亲寿。
到家春已融,柔条可结纽。
菱藻蔓平湖,钓船先入手。
南雁正北来,蚤寄诗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