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世未可出,太虚无古今。
一尘绝点染,万象罗萧森。
白云从何来,舒卷亦无心。
流风散远影,花雨释重阴。
俄然际碧海,倏尔归遥岑。
方来讵可执,已去谁能寻。
何人知此意,鱼鸟徒高深。
道人乃如许,洒落湘之南。
冥鸿岂避弋,倦鹤亦投林。
昔年淮泗间,清誉喧佩簪。
石塔缝无际,盐官鼓无音。
衡山亦何有,神廪供爨鬵。
十年一纸衲,綵线穿金针。
上方万壑外,微笑开我襟。
幽怀久自契,俗虑何由侵。
攀萝共明月,流水写瑶琴。
此世未可出,太虚无古今。
一尘绝点染,万象罗萧森。
白云从何来,舒卷亦无心。
流风散远影,花雨释重阴。
俄然际碧海,倏尔归遥岑。
方来讵可执,已去谁能寻。
何人知此意,鱼鸟徒高深。
道人乃如许,洒落湘之南。
冥鸿岂避弋,倦鹤亦投林。
昔年淮泗间,清誉喧佩簪。
石塔缝无际,盐官鼓无音。
衡山亦何有,神廪供爨鬵。
十年一纸衲,綵线穿金针。
上方万壑外,微笑开我襟。
幽怀久自契,俗虑何由侵。
攀萝共明月,流水写瑶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寅创作的《示能仁长老祖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禅意的领悟,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诗中“此世未可出,太虚无古今”揭示了诗人对红尘纷扰的厌倦,以及对超越时空的宇宙观。“白云从何来,舒卷亦无心”以云卷云舒比喻人生的无常和自然的从容。“冥鸿岂避弋,倦鹤亦投林”则借鸟儿归巢,寓意自己寻求心灵归宿的决心。
诗人赞美能仁长老的洒脱,回忆起他在淮泗间的清誉,以及在衡山修行的生活,强调了内心的修炼和简朴生活的重要性。“十年一纸衲,綵线穿金针”描绘了长老的朴素生活,而“上方万壑外,微笑开我襟”则传达出长老的智慧和对诗人的启发。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理学与禅宗交融的特色,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理解和向往,同时也寄寓了对能仁长老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