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如今亦尽传,此冠未挂待何年。
忍抛老汉□□畔,去傍渠侬水镜边。
逆旅我能几时客,自家□□□人怜。
归鸿数寄平安字,莫遣衰翁望眼穿。
家事如今亦尽传,此冠未挂待何年。
忍抛老汉□□畔,去傍渠侬水镜边。
逆旅我能几时客,自家□□□人怜。
归鸿数寄平安字,莫遣衰翁望眼穿。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送山甫铨试二首并寄强甫(其二)》。通过细腻的鉴赏,我们可以窥见诗人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意境。
“家事如今亦尽传,此冠未挂待何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家庭琐事已经厌倦,渴望有所成就却又感到时间的流逝和未来的不确定。其中,“此冠”指的是官帽,象征着官职和地位,诗人在等待能够挂上这顶官帽,即取得相应的地位。
“忍抛老汉□□畔,去傍渠侬水镜边。”这里的“忍抛”表达了诗人的不舍和牺牲,而“老汉”则是诗人自喻,表示自己已经年迈。诗人在忍痛割爱之中,离开了家乡,前往远方的试验之地——“渠侬水镜边”,象征着知识与学问的深处。
“逆旅我能几时客,自家□□□人怜。”这两句流露出诗人的游子情怀和对家的思念。“逆旅”指的是逆境中的旅途,“几时客”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长时间离家在外的无奈和不甘。后半句“自家□□□人怜”中,空白处应是形容词,用以修饰家人,强调家人的慈爱与对诗人的挂念。
“归鸿数寄平安字,莫遣衰翁望眼穿。”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亲人关切之情。通过写信的方式,诗人不停地向家人传递平安信息,同时也在请求家人不要让年迈的父亲(“衰翁”)过于思念,以免因过度忧虑而伤害身体。
整首诗通过对家庭、时间和未来的一系列感慨,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于人生、学问与家庭的深刻体会。
君家一幅画山水,劝我题诗在画里。
我观山水真绝奇,历历江山鲜堪比。
欲比蓬莱山,三岛有其间。
欲比桃源洞,桃源千古成幻梦。
不是蓬莱山,不是桃源洞。
金陵好风景,只在个中看。
春云入树暮山碧,秋波打空烟水寒。
水光山色交相映,泛泛孤舟几亭榭。
蓑笠巾裾山水间,阿谁还是仁智者。
智者却乐水,仁者须乐山。
乐山寿弥久,乐水乐自宽。
二者自为二,一之良亦难。
君能乐山复乐水,山水两全仁且智。
今看山高兼水长,寿考无疆乐不已。
我今写此为君歌,此歌不入俗人耳。
彭殇不可齐,造化诚儿戏。
世无白琅霜,南华喻唐肆。
人间四十春,大觉破梦寐。
东风桃李场,漠漠阴云翳。
我爱汉仲蔚,千古垂风致。
莆阳今何如,林涧不被愧。
飞腾付后昆,后昆已承志。
峨峨赤龙山,会有焚黄贲。
千古交游道义存,故应传子复传孙。
天开事业文章府,人聚忠贞孝悌门。
此夕莫嫌车马闹,清秋宜放笑谈温。
吾曹当日相知意,欲为诸君次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