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接西园会,多因野性同。
引藤连树影,移石间花丛。
学就晨昏外,欢生礼乐中。
春游随墨客,夜宿伴潜公。
散帙灯惊燕,开帘月带风。
朝朝在门下,自与五侯通。
得接西园会,多因野性同。
引藤连树影,移石间花丛。
学就晨昏外,欢生礼乐中。
春游随墨客,夜宿伴潜公。
散帙灯惊燕,开帘月带风。
朝朝在门下,自与五侯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游园图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情谊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开篇"得接西园会,多因野性同",揭示了诗人参与一场在西园举行的集会,与其他有相同志趣之士共度时光。
"引藤连树影,移石间花丛"表明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巧妙安排,既有艺术创造的意味,也体现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接下来的"学就晨昏外,欢生礼乐中"则进一步强调了在这美好环境中的学习和生活是充满快乐和庄严感的。
诗人通过"春游随墨客,夜宿伴潜公"一句,展现了对文人的尊崇与亲密交往,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自己可能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喜欢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散帙灯惊燕,开帘月带风"则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夜晚的生活场景,帐内有微弱的灯光惊飞了燕子,而帷外则是明亮的月光伴随着轻柔的风。
最后两句"朝朝在门下,自与五侯通"表达了诗人每天清晨都能在书院门前与其他文人墨客交流沟通,共同探讨学问和文学,这里的“五侯”可能是对高官或有识之士的尊称,意味着诗人在知识界有一定的地位。
整首诗流露出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深厚的情谊,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书院教育、自然美景以及文人的交游生活的一种向往。
孟秋高飙荡焱热,太白当头映佳月。
天地始肃禾乃登,长歌送君思激烈。
青骢马肥青刍秣,公子为郎亦材杰。
台端象贤重耳目,天边北斗司喉舌。
大夫抗礼丞相前,掾曹执法俱才贤。
栖乌在庭柏树古,元气旁礴云苍然。
鲁公葛藟方绵绵,金钟玉磬两在县。
快哉此行视京秩,清庙之瑟朱丝弦。
故人沦落江海边,为君一诵《秋水》篇,请君直上穷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