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顶丹霄近,光函宜日中。
成平愿地久,熙皞似山崇。
不识昙云法,先知寰海同。
回舟何怪速,心急盻潮风。
塔顶丹霄近,光函宜日中。
成平愿地久,熙皞似山崇。
不识昙云法,先知寰海同。
回舟何怪速,心急盻潮风。
这首诗描绘了高旻寺塔顶放光的壮观景象,表达了对自然与佛法深刻的理解和敬畏之情。
首句“塔顶丹霄近”,以“丹霄”形容天空之高远,暗示塔的高度,同时“近”字则表现出诗人对这一景象的亲近感。接着,“光函宜日中”描述了在正午阳光下,塔顶光芒四射的场景,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寓意着佛法的光明普照。
“成平愿地久,熙皞似山崇。”这两句表达了对和平与繁荣的渴望,以及对佛法力量的坚信,认为佛法如同高山一般稳固,能够带来长久的安宁与幸福。
“不识昙云法,先知寰海同。”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佛法比作“昙云法”,意指佛法的短暂而珍贵,同时也暗示了佛法的普遍性和包容性,能够跨越地域界限,影响整个世界。
最后,“回舟何怪速,心急盻潮风。”这两句通过描述诗人急于返回船上的情景,表达了内心的急切与期待,同时也暗示了佛法的力量能够引领人们穿越生活的波涛,达到心灵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高旻寺塔顶放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佛法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交融。
南谯古佳郡,四郊富登临。
晨跻北原上,却视涡水阴。
云昔魏太子,离宫构嵚崟。
故事邈已远,荒台犹至今。
危亭冠其巅,左右背长林。
是月暑尚盛,秋行不能金。
截然天地间,轩户萧以森。
凉风泛广坐,浊醪时一斟。
圆歌贯珠玑,丽句铿璆琳。
虽无管弦乐,所要在适心。
中宴下危磴,浮舟事幽寻。
披藻出潜蚌,回桡散游禽。
岸长草不断,城转树更深。
沙纹与水影,浮动光差参。
游鳞不知数,琐细如糁针。
四顾物色静,但闻天籁音。
羡此鱼鸟性,云飞而渊沉。
安得高世士,不为时好侵。
相携去缰锁,投竿坐清浔。
制芰为我裳,纫兰间予襟。
上歌唐虞道,寄适朱弦琴。
人生苟如此,何必组与簪。
《游北台》【宋·韩维】南谯古佳郡,四郊富登临。晨跻北原上,却视涡水阴。云昔魏太子,离宫构嵚崟。故事邈已远,荒台犹至今。危亭冠其巅,左右背长林。是月暑尚盛,秋行不能金。截然天地间,轩户萧以森。凉风泛广坐,浊醪时一斟。圆歌贯珠玑,丽句铿璆琳。虽无管弦乐,所要在适心。中宴下危磴,浮舟事幽寻。披藻出潜蚌,回桡散游禽。岸长草不断,城转树更深。沙纹与水影,浮动光差参。游鳞不知数,琐细如糁针。四顾物色静,但闻天籁音。羡此鱼鸟性,云飞而渊沉。安得高世士,不为时好侵。相携去缰锁,投竿坐清浔。制芰为我裳,纫兰间予襟。上歌唐虞道,寄适朱弦琴。人生苟如此,何必组与簪。
https://shici.929r.com/shici/rViqI.html
君不见昔人十日画一水,摩挲洼窿随手起。
若非胸次吞江湖,安得波澜来笔底。
我来萧寺观奇踪,壁间隐隐腾蛟龙。
初疑乘风驭弱水,恍然坐我蓬莱宫。
又疑去年八月秋水溢,阴风袭人廊庑湿。
谁知画者巧通神,董羽至今羞死笔。
此水不是画,一水一水势相及。
对此融神坐终日,后人虽画画不出。
何如倒却毗陵华严壁,海慧北廊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