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孺濮阳人,十世士于卫。
矫制发仓廪,河内被恩霈。
辞令守东海,卧阁动经岁。
田鼢与卫青,未尝屈其贵。
张汤每遭骂,刀笔忝廷尉。
无知五百人,阑出实何罪。
犯颜为力谏,武帝不知愧。
十年死淮阳,不入禁闼内。
呜呼社稷臣,傅爰岂其配。
长孺濮阳人,十世士于卫。
矫制发仓廪,河内被恩霈。
辞令守东海,卧阁动经岁。
田鼢与卫青,未尝屈其贵。
张汤每遭骂,刀笔忝廷尉。
无知五百人,阑出实何罪。
犯颜为力谏,武帝不知愧。
十年死淮阳,不入禁闼内。
呜呼社稷臣,傅爰岂其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宓的《读史偶题》,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对忠直之士的敬仰和对权臣误国的感慨。首句“长孺濮阳人,十世士于卫”点明了主人公的出身背景,世家子弟的身份。接下来描述他矫诏开仓济民,河内之地因此受益,显示出他的仁德和勇气。
“辞令守东海,卧阁动经岁”描绘了他在东海任职期间的清廉和坚守,即使长时间独处仍不动摇。诗人以田鼢、卫青两位名将的尊贵地位来衬托主人公的不屈,暗示他的高尚品质。
“张汤每遭骂,刀笔忝廷尉”提及张汤虽才智过人但常受责难,与主人公形成对比,强调主人公的公正无私。接着提到“无知五百人”事件,批评了皇帝的无知和滥罚,而主人公却敢于直言进谏。
最后两句“十年死淮阳,不入禁闼内”表达了主人公因直言而遭贬,直至去世也未能再入朝廷,体现了他的忠诚和悲剧命运。结尾以“呜呼社稷臣,傅爰岂其配”感叹,认为这样的忠臣应与傅说(商朝贤相)相提并论,表达了对主人公的高度评价和对历史的深沉反思。
世传海有三山,内藏羽化仙芝草。
秦皇信此,使令徐福,东游蓬岛。云水风涛浩浩。
男女舟中成老。望仙源缥缈。烟波杳杳。
肝肠断,何时到。堪嗟人迷颠倒。谩区区、空生烦恼。
不知自起,妄尘遮碍,先天真宝。
顿悟家缘,掉守清净,无为功了。
得心清意静,性圆丹结,饵仙芝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