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有古寺,修竹炎天凉。
蛟龙踞两涧,鹳鹤鸣层冈。
心台月照白,鼻观烟通香。
可思未可到,咏此招隐章。
北山有古寺,修竹炎天凉。
蛟龙踞两涧,鹳鹤鸣层冈。
心台月照白,鼻观烟通香。
可思未可到,咏此招隐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山林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静。诗人以“北山有古寺”开篇,点明地点,随后用“修竹炎天凉”描绘出即使在炎热的夏天,古寺周围也有清凉的竹林,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凉感。
接着,“蛟龙踞两涧,鹳鹤鸣层冈”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蛟龙和鹳鹤赋予了生命,它们或静卧于溪涧,或翱翔于山冈,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和生机感。同时,也暗示了山中自然生态的丰富多样。
“心台月照白,鼻观烟通香”则进一步深化了对山中夜晚景象的描绘,月光洒在心台上,一片洁白,仿佛心灵得到了净化;鼻观感受到的烟气中弥漫着香气,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愉悦。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和嗅觉上的感受,更触及到了心灵层面的体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世界的纯净追求。
最后,“可思未可到,咏此招隐章”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美好景色的向往之情,虽然心中有所思,但实际却难以到达,只能通过诗歌来表达这份情感,并以此吸引志同道合之人一同前往探索自然的奥秘。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