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答王慎中》
《次韵答王慎中》全文
宋 / 黄庭坚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有身犹缚律,无梦到行云。

俗里光尘合,胸中泾渭分。

我搴江南秀,一见空马群。

夸士慕钟鼎,寒儒守典坟。

吾欲超万古,乃如负山蚊。

能来商略此,趺坐对炉芬。

(0)
注释
身:身体。
犹:还,仍然。
缚:束缚。
梦:梦境。
行云:飘逸的云彩。
俗里:世俗。
光尘:纷扰与尘埃。
合:混杂。
胸中:内心。
泾渭分:界限分明。
搴:向往。
江南秀:江南的秀美。
夸士:崇尚名士。
慕:追求。
钟鼎:名贵的钟鼎。
寒儒:贫寒的学者。
守:坚守。
典坟:经典文献。
超:超越。
万古:万世。
负山蚊:背负大山的微小生物。
能:如果。
商略:商讨。
此:此事。
趺坐:席地而坐。
炉芬:炉火边的温暖氛围。
翻译
即使身处束缚之中,梦境中也不再有飘逸的云游。
世俗的纷扰与尘埃混杂,内心却保持着清晰的界限。
我向往江南的秀美,如同看见空中的马群。
人们崇尚名士,追求钟鼎之贵,而寒门学子则坚守经典文献。
我渴望超越万古,却如同背负大山的微小蚊虫。
若有人能来商讨此事,我们便席地而坐,共享炉火边的交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次韵答王慎中》。诗中,黄庭坚以个人的境遇和心境为切入点,表达了对世俗束缚与内心追求的对比。"有身犹缚律"形象地描绘了自己虽然身处世间法则之中,但仍有挣脱束缚的愿望;"无梦到行云"则暗示了他对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的向往。

"俗里光尘合"写出了尘世的纷扰与浑浊,而"胸中泾渭分"则强调了他内心的清晰与坚守,表明他对知识与学问的执着。"我搴江南秀"表达了对江南秀美之地的赞美,暗喻自己追求卓越的志向,"一见空马群"则寓言般地展现了他期待突破现状,超越前人的理想。

"夸士慕钟鼎,寒儒守典坟"两句,通过对比富贵之人对权势的追求和寒门学者对经典文献的坚守,揭示了诗人对高尚品格和学术精神的崇尚。"吾欲超万古,乃如负山蚊"进一步表达了他超越时空的雄心壮志,却又自嘲为如同背负大山的小蚊子,显得力不从心。

最后两句"能来商略此,趺坐对炉芬",邀请朋友一同探讨这些深思熟虑的问题,共享炉火边的宁静,体现了诗人寻求共鸣和交流的愿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丰富,展现了黄庭坚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人生哲学。

作者介绍
黄庭坚

黄庭坚
朝代:宋   字:鲁直   号:山谷道人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生辰:1045.8.9-1105.5.24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你喜欢

宴桃源·前度小花静院

前度小花静院,不比寻常时见。
见了又还休,愁却等闲分散。
肠断,肠断,记取钗横鬓乱。

(0)

早祭风伯,因怀李十一舍人

远郡虽褊陋,时祀奉朝经。
夙兴祭风伯,天气晓冥冥。
导骑与从吏,引我出东垌。
水雾重如雨,山火高于星。
忽忆早朝日,与君趋紫庭。
步登龙尾道,却望终南青。
一别身向老,所思心未宁。
至今想在耳,玉音尚玲玲。

(0)

重过寿泉忆与杨九别时,因题店壁

商州南十里,有水名寿泉。
涌出石崖下,流经山店前。
忆昔相送日,我去君言还。
寒波与老泪,此地共潺湲。
一去历万里,再来经六年。
形容已变改,处所犹依然。
他日君过此,殷勤吟此篇。

(0)

伤唐衢二首

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
常排伤心事,不为长叹息。
忽闻唐衢死,不觉动颜色。
悲端从东来,触我心恻恻。
伊昔未相知,偶游滑台侧。
同宿李翱家,一言如旧识。
酒酣出送我,风雪黄河北。
日西并马头,语别至昏黑。
君归向东郑,我来游上国。
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怜君儒家子,不得诗书力。
五十著青衫,试官无禄食。
遗文仅千首,六义无差忒。
散在京洛间,何人为收得。

(0)

祗役骆口,因与王质夫同游秋山,偶题三韵

石拥百泉合,云破千峰开。
平生烟霞侣,此地重徘徊。
今日勤王意,一半为山来。

(0)

禁中晓卧,因怀王起居

迟迟禁漏尽,悄悄暝鸦喧。
夜雨槐花落,微凉卧北轩。
曙灯残未灭,风帘闲自翻。
每一得静境,思与故人言。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